⑤用綠色瓷漆塗上偽錢,經過一年半載,瓷漆幹硬,頗似硬綠,但其色澤終不能如出土硬綠之自然,且易剝落。
2.紅色
出土的古錢也有生紅鏽的,偽造方法大致有:①將偽錢用火燒煆使透,浸入冷水,便帶紅色的鏽,再浸以鹽酸或醋酸,埋入土中,經一年半載取出,便有紅綠色鏽。但此種方法隻能用於水紅的銅錢,若明清黃銅錢,雖經火煆也不能發生紅色。②用膠水調成紅色粉末,照前述偽造綠鏽的方法。也能造成紅綠鏽色,但它的弱點也與偽造的綠鏽同。③用鬆香調成紅色與綠色,一同塗在偽錢上麵,便成紅綠鏽,其弱點亦同前。④用紅色瓷漆與綠色瓷漆調塗偽錢上麵,便成紅綠鏽,弱點亦如上。總之,紅色是不能獨立的,一定要配以綠或藍色或傳世古。
3.藍鏽
出土古錢的顏色還有紅、綠、藍三色的,作偽的方法也不外上述用膠水、鬆香、瓷漆三種配合,但造此種三色偽錢的甚少。
4.傳世古
有的古錢是曆代流傳下來並沒有埋入土中的,故多數圓錢無紅綠鏽,僅其表麵有一種黑褐色,這色即傳世古。也有的雖經埋入土中,但出土後經日久摩擦,紅綠鏽大半脫落,僅在少數處尚有一些綠色或紅色,其餘部分都已成了黑褐色的銅質,這種稱為半傳世古。其偽造方法有二:①將偽錢用火煆燒,取出後使冷卻,錢的表麵上便發生黑色,再放在衣帶裹之,經一年半載,色澤光潤,便與真錢相似。此種偶有帶紅色鏽的。②將偽錢用鹽硫酸浸一二日,取出便呈黑色,再裹入衣帶一年或半載,色澤即發光潤,與傳世古真錢相類。
偽造古錢不易,而鑒定古錢更難。即使有長期經驗,也仍要處處留心。
但偽錢與真錢究竟兩樣,如真錢的綠色,無論是硬綠或土化綠,都是入土數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而成的,硬綠的硬度是非常堅硬,土化綠是入骨的,甚至有銅質已化的。偽錢的製造者決不能等待埋入土中數十年或數百年後再取出來售賣,至多埋入土中二三年,不會成為硬綠,土化綠也是不能入骨,僅在錢的表麵有一層類似土化綠的綠鏽而已,一經洗刷,容易脫落,所以能夠辨別。紅鏽也是如此,真的紅鏽是活色不容易脫落,偽的紅鏽是滯色容易脫落。
傳世古則不然,偽的傳世古經過一二年後就能和真的無異,所以一定要從它的文字製作來辨別。真錢的製作,如邊、緣、穿、好,都有自然的姿態,文字也有精神,且有時代的風格,偽錢是模仿的,總不免有些牽強做作。所以辨別古錢的真偽,最重要的是要能從製作文字上來研究。
還有一種經火燒煆的錢,其真偽也是不容易辨別,往往有將真錢識認為偽。如至寧元寶錢,是經過火燒煆的,在清代成豐、同治間發現的時候,李竹朋鮑子年因疑其為偽造,所以未將此錢列入古泉彙。至民國十三四年間此錢又出現,根據其文字製作,方始斷定它為真品,可見從文字製作上來辨別真偽是比較有力的根據。
古錢中還有真錢偽鏽和偽錢真鏽的現象。前者是一種傳世古的錢,如遇到鹽酸或醋酸便發生一種鬆綠鏽,看來鏽色是偽的,而錢本身卻是真的。後者是因為偽造的人,往往將真鏽色的錢,用挖補法或拚合法來偽造稀見品,看來錢的鏽色是真的,而錢本身卻是偽的。
也還有一種真錢無鏽,如清代的豐車、同治等錢和太平天國錢,往往有未經行使用過的,銅色猶新,如方出爐,此種與偽造錢極難辨別,偽造的也頗多,這就一定要細細辨別它的文字製作了。
識別古錢真偽,不僅要辨色,還要辨聲、辨味。因為新鑄的錢,其聲必有轉音,而且有火氣,不比久經行使的錢或出土的錢,火氣已脫而無轉音,所以將錢在桌上輕輕敲之,聽它的發音便能辨得。長期埋入地下生有鏽色的錢帶有一種土香,偽造鏽色的錢帶一種臭味,如鬆香味、膠水味、用鼻嗅之也能辨得。
少數民族的古幣
從古幣遺存中發現的少數民族錢幣,可上溯到漢代。考古發現少數民族錢幣頗多,下麵擇其代表介紹。
1.和田馬錢。新疆和田地區曾多次發現一種打製的銅錢,因錢麵上有馬的圖形,故稱和田馬錢。錢上的文字由漢字和法盧字組成,又叫“漢怯二體錢”。此錢屬不規則的圓,可分出十多個版式。有的一麵漢文為“六銖錢”,有的一麵中間一匹立馬,周圍為法盧文,有的一麵漢文為“重廾四銖銅錢”。法盧文字經考釋,意即“大王”或“於闐王”或“於闐人的王”。此錢從外形看,顯然受古希臘貨幣文化的影響,但其一麵有漢字,計值又與漢代的銖兩相同,說明是漢王朝統治下的少數民族地區的貨幣。
2.漢龜二體錢。據宋代《泉誌》記載,有龜茲國錢。清道光年間,在北京附近唐代窖藏中與開元通寶、大曆元寶同時出土漢龜二體錢,近年在新疆考古中有較多的發現。龜茲是新疆庫車地區古代少數民族的獨立集團,自漢至唐,屬於中原控製,其錢據考證,始鑄於三國,延止於中唐時期,漢龜二體錢為圓形,類型較多,較常見的是錢麵穿兩側為“五銖”上下為龜茲文字,或一麵漢文“銖”,一麵龜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