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國現代經濟知識(1)(1 / 3)

“經濟”一詞溯源

“經濟”詞最初在《周易》一書中分別出現。“經”解釋為“徑”,即指阡陌。“濟”字從水旁,解釋為“渡”,即指渡水。“經濟”兩字的連用,始見於隋人王通的《中說》(又名《文中子》)。“禮樂”篇裏的“經濟之道”,原意是指經邦濟世或經國濟民,即治理國家的意思。古時有副對聯:“文章西漢雙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誇獎司馬遷的文章寫得好,讚賞諸葛亮具有治理天下的卓越才能。可知古人所講的“經濟”一詞,意在治國平天下。

這與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財政經濟完全是兩回事。那麼,古時人們對衣食住行、國家財政等方麵的內容,是用什麼詞來表達呢?最初是用“食貨”來表示。《漢書·食貨誌》對食貨作了解釋:“食”指農業生產;“貨”指農家副業布帛的生產以及貨幣。此外,還出現了理財、富民、貨殖等詞。

中國五種類型經濟區

全國各省區可按各自優勢和產業結構特點,劃分為5種類型經濟區。具體為:

1.北京、天津、上海、湖北、遼寧被列為加工型經濟區;2.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為加工主導型經濟區;3.山西、內蒙古、江西、貴州、青海、寧夏、甘肅、雲南為資源開發主導型經濟區;4.山東、陝西、四川、湖南、安徽、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為資源開發加工混合型經濟區;5.新疆、西藏、海南為特殊型經濟區。

中國十大地域經濟區

為統一劃分經濟區,國家計委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征求專家意見,推出了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經濟區域劃分方法。主要內容是:

1.東北經濟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該區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將建成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和重要的農、林、牧業基地。

2.華北環渤海經濟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這一區域是我國的心髒,人才薈萃、設備先進,將大力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根據得天獨厚的條件,將山東、河北沿海各地建成重要的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和棉花生產基地。

3.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上海、江蘇、浙江。這一帶人口密集、人員素質較高,加工工業發達,將建成高技術產業群和具有高、精、尖、新特色的加工工業,並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核心區和對外開放基地,成為人才培養中心和金融貿易信息中心。

4.南方沿海經濟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海南。這一帶是中國最早的對外開放區,十年開放已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宜發展成外向型經濟的出口基地。

5.黃河中遊經濟區。包括山西、陝西、河南、內蒙古中西部。這一地區煤炭資源極為豐富,幾乎占據全國煤炭資源的八成以上,將建成中國最大的能源、重化工綜合開發區。

6.黃河上遊經濟區。包括甘肅、寧夏、青海。這一帶黃河落差較大、水資源豐富,將繼續擴建水電站,形成以水電為龍頭的能源和原材料生產基地。為盡快使這一經濟區富裕起來,相應建設食品工業和飼料工業。

7.長江中遊經濟區。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建成以大運量、高耗水工業為主的沿江經濟走廊,並建成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

8.長江上遊經濟區。包括四川、貴州、雲南。建設高耗能、重化工為主的重要工業基地,並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9.新疆經濟開發區。這一帶占全國國土的1/6,有豐富的石油礦產資源。為此,將其建成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工基地,建成重要的農牧業及相應的加工業基地。

10西藏特殊經濟區。因氣候、地理位置的差異,使其經濟發展緩慢。

因此,將西藏作為一個特殊的區域比較合理,這需要全國的支援、國家政策的扶持,加快開發和建設,逐步使其形成現代化經濟體係。

特區與開發區三大區別

1.管理體製上,特區是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域;開發區則是在所屬市人民政府直接領導和具體管轄下的一塊實行某些特殊政策的開放區域;2.經濟結構上,特區是以出口加工工業為主、工貿結合、金融業與旅遊等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產業結構合理、科技先進的外向型經濟;開發區則以發展先進的工業生產和科研為主,第三產業主要依托所在城市,為區內的生產經營和生活需要提供服務;3.優惠政策上,特區的外商投資企業不論是生產型或非生產型,均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在開發區內隻有生產科技領域的企業才能享受這一待遇。

經濟名都

華北煤都—山西陽泉

江南煤都—江西萍鄉

華東煤都——安徽淮南

西南煤都——貴州六盤水

有色金屬之都——湖南郴州

西北有色金屬之都——甘肅白銀

鋼都——江西貴溪

高原銅都—雲南東川

銅都——湖北武漢

錫都—雲南個舊

新興錫都——廣西大廠

鉬都——陝西金堆

鎢都——江西贛南

汞都——貴州萬山

鎳都——甘肅金昌

汽車工業之都——湖北十堰

電子工業之都——西安電子城

農業科學之都一陝西楊陵

鹽都—一四川自貢

渤海鹽都——天津長蘆

鹽海膏都——湖北應城

藥都——江西樟樹

瓷都——江西景德鎮

青白瓷都——福建閩清

十裏陶都——湖南銅官

綢都——江蘇盛澤

蘇繡之都——江蘇蘇州

湘繡之都——湖南長沙

西域絹玉之都——新疆和田

酒城——四川瀘州

絲路之都——新疆喀什

寧夏煤城——石嘴山市

地下煤海——內蒙古伊克昭盟著名商埠—一安徽蕪湖

海濱旅遊名都——山東青島

經濟名鄉

蘇南魚米之鄉——江蘇常熟

贛北魚米之鄉——江西渡陽

高產糧之鄉——甘肅張掖

金穀之鄉——天津小站

禦米之鄉——吉林通化江甸子

優質小米之鄉——山西沁縣

江南棉鄉——江西彭澤棉船鄉

棉鄉——湖北枝江百裏洲

優質棉“江花”之鄉——湖北枝江

水產之鄉——江蘇吳縣

海珍之鄉——福建連江

海產珍品之鄉——山東青島嶗山

南珠之鄉——廣西合浦

大白菜之鄉——山東膠州

韭黃之鄉——江蘇銅山夾河鄉

竹鄉——浙江安吉

水杉之鄉——湖北利川

落葉鬆之鄉——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

銀杏之鄉——江蘇邳縣

銀杏之鄉——廣西興安

蘋果之鄉——河南靈寶

梨鄉——新疆庫爾勒市

石榴之鄉——陝西臨潼

石榴之鄉——安徽懷遠

蜜桔之鄉——江西南豐

金桔之鄉——江西遂川

紅橙之鄉——廣東廉江

葡萄之鄉——新疆吐魯蕃

葡萄之鄉——山東平度大澤山

李果之鄉——福建永泰

香蕉之鄉——廣西浦北

芒果之鄉——廣西田陽

龍眼之鄉——廣西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