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國古代體育(9)(2 / 2)

古代的外來魔術

我國古代的魔術,由術士、方士奠基,也吸收了外來的技巧。《列子》

便記載周穆王時,西域來了一位魔術師,能在火與水中出沒;能把金石穿透;能顛倒山川,轉移城堡;還能懸在空中不落。

到了漢朝,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中外文化交流更為廣泛。《史記·大宛列傳》有“安息以黎軒善眩人獻於漢”的記載。安息是古波斯國,黎軒是古羅馬帝國。“善眩”是善於把觀眾搞得眼花繚亂、難辨真假的意思。

兩漢、魏晉時期,印度的幻術也傳入東土。東漢安帝時,洛陽來過一天竺胡人,能“自斷手足,剔刳腸胃”。高僧鳩摩羅什為傳經布道吸引聽眾,曾當眾表演“吞針術”;把放滿銀針的缽,擺在僧眾麵前,舉起湯匙盛起針,像吃麵條一樣,吞食起來。

唐都長安的幻術,吸收了許多外來的精華。日本保存的古畫《信西古樂圖》,描繪了我國唐代雜技、幻術表演情景。其中的《人壺舞》據說是從朝鮮傳入的:兩個壇子分置桌上,中有距離,藝人從這壇子鑽進去,還露著腳,兩手和半個身子居然從那邊壇子探出來。這節目延續到今,成為傳統魔術——“遁缸”。直到清代,仍可找到西域來華的魔術師的流動蹤跡。鴉片戰爭以後,西方魔術進入中國。英國人瓦納是來得最早的西方魔術大師,同治十三年(1874)在上海舉行了首場演出。之後,日本的“鬆旭齋”魔術團也來華演出。他們的“炮打美人”等效法歐美的大道具魔術,也曾給我國藝人以啟發。

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大致在農曆七八月份這一水草豐茂、牛羊肥壯的季節舉行。

“那達慕”,蒙語娛樂之意,是蒙古民族傳統的娛樂活動,內容包括射箭、賽馬和摔跤比賽。那達慕大會有著悠久的曆史,傳說始於漢代。當年王昭君出塞時,草原蒙古人民就曾以這種盛大的活動迎接過她。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82個部落。他為檢閱自己的勢力,維護和分配草場,每年都要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舉行較大規模的那達慕活動。那達慕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是公元1215年銘刻在山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

征戰和狩獵遊牧生活形成了蒙古族尚武、崇敬英雄的風俗習慣,隻有在那達慕表演中的超群者,才有當選為部落首領的資格,甚至可以爭奪汗位。到元朝,統治者規定蒙古族男子必須具備摔跤、射箭、騎馬三項基本技能,因此每年夏季在草原上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成為一個固定形式延續至今。清代以後,那達慕則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遊藝活動。

解放後,傳統的那達慕成為蒙古民族一年一度喜慶豐收的盛大集會。80年代,那達慕已演變成為對外開放、交流的國際性重大集會。內容豐富多彩,既有體育括動,也有文藝表演,同時還有物資交流、貿易活動等,但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是“男子三技”。

摔跤“男子三技”中的摔跤是那達慕大會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成吉思汗被選為蒙古大汗後,遂把摔跤定為考核將士的重要科目,民間也把摔跤定為“男子三技”之一。此後曆代相沿,廣為流行。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獨特的民族色彩。比賽場地一般在草地上進行。凡獲勝的摔跤手根據比賽規模的大小皆得到獎品,如小型比賽的獎品為一隻綿羊或幾塊磚茶;比較大型的比賽獎品為一匹全鞍馬。

賽馬賽馬是那達慕大會最為引人注目的項目。長期過著遊牧生活的蒙古族人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人人都以有一匹駿馬良驥而感到自豪。每逢那達慕大會,人們通過賽馬比賽,以炫耀自己的馬匹和騎技。那達慕大會的賽馬有兩種形式,即賽跑馬和賽走馬(也稱亮走馬)。賽跑馬的人數多少不等,少則二三十,多則數百人。

射箭射箭是集古代蒙古族軍事作戰、獵捕野獸、娛樂比賽於一體的一項重要活動。後來,則成為專門在那達慕大會上的比賽項目。射箭比賽分為靜射和騎射兩種形式。靜射所使用弓箭的式樣、重量、長度、拉力都不限,距離亦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