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相關體育名詞和近現代體育(3)(1 / 3)

現在的男子田徑十項運動最早的一次比賽,是1884年在美國舉行的十項全能錦標賽。英、美是以碼為計量單位的國家,當時美國舉行的十項全能賽是:100碼跑、鉛球、跳高、880碼競走、鏈球、撐杆跳高、120碼跨欄、擲重物、跳遠和一英裏跑。按全能1000分,十項各為100分計算成績。1904年第3屆奧運會首次進行的十項全能比賽,也設這些項目,並規定3天比賽完畢。但至1912年第5屆奧運會比賽時,項目發生了很大的變動。這次的十項是:100米跑、跳遠、鉛球、跳高、400米跑、110米跨欄、鐵餅、撐杆跳高、標槍和1500米跑。十項全能從1922年開始確立了世界紀錄。

田徑運動的由來

田徑運動分田賽和徑賽兩大類,包括走、跑、跳躍、投擲和全能運動等項目,是各項運動的基礎。田徑運動源於上古時代。當時,人們為了獲得生活資料就必須進行走、跑、跳躍和投擲活動。由於這些活動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促進了這些技能的不斷發展提高。後來,人們以祭神的形式舉行田徑比賽。那時的田徑比賽,跳躍和投擲項目在田地上進行,賽跑的項目在平坦的道路上進行,所以,在田地上進行的叫“田賽”,在道路上進行的叫“徑賽”;公元前776年在希臘奧林匹亞村舉行首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充滿宗教色彩,當時被列為正式比賽的隻有短跑,到公元前648年又增添了跳躍、投擲和全能運動等項比賽。現代田徑比賽,人們把各種不同方式的跳躍、投擲用距離(高度和長度)來計量成績的比賽項目叫“田賽”;把不同距離、不同方式的賽跑、競走等用時間來計算成績的項目,叫“徑賽”。“全能運動”則是由跑、跳、投項目綜合組成,並用評分來計算成績。

體操運動的由來

體操是體育運動的一種,包括徒手體操和器械體操兩大類。體操源於原始社會的生產勞動,人類在狩獵生活中采用滾動、滾翻、騰起等手段與野獸搏鬥。通過這些活動漸漸形成了體操的雛形。有文字記載的起源國是:

1.源於希臘。公元前5世紀,處於奴隸社會的古希臘人出於兼並戰爭的需要,把鍛煉身體的一切手段統稱為體操(舞蹈、騎馬、跑步、跳躍等)。

由於這些活動均為裸體,故古希臘語“體操”一詞即為“裸體”。狹義的體操即由此派生。

2.源於我國。4000年前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我國已有這種廣義的體操。

至漢代,體操已相當流行。長沙馬王堆出土的一張西漢時代的帛畫——導引圖(導引者,道家運用體操促進健康之謂也),上麵畫著40多個人物姿勢圖,從立、跪、坐基本知識開始,做著屈、伸、轉體、弓箭步、跨、跳等動作,和今天廣播操的一些動作相仿。還有持棍杖、圓球、盤形、袋狀形等圖,雖然練習方法無從推測,但從其形象看,也可算我們器械體操的“鼻祖”了。隨著歐洲奴隸社會的解體,體操的含義漸漸縮小,但仍和其他體育項目“分宗”。1793年,德國姆斯“青年體操”仍包括走、跑、投擲、角力、攀登、舞蹈等內容。我國1906年成立的第一體育學校,赤稱“中國體操學校”。

現代競技體操源於歐洲。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先後出現以雅恩為代表的德國體操、以林格為代表的瑞典體操,以布克為代表的丹麥體操等流派,為現代體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881年成立國際體操聯合會。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就有體操比賽,不過,那時的比賽項目與現時的不同。係統的體操比賽是從1903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的第1屆體操冠軍賽開始的。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上規定現行的男子體操六項,即鞍馬、吊環單杠、雙杠、跳馬和自由體操。女子體操比賽遲至1950年才開始出現,到1958年形成女子體操四項,即跳馬、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體操。從此以後,競技體操比賽的辦法就比較固定。

中國女子體操的由來

千百年來,中國婦女受封建桎梏所束縛,或深居閨閣,或纏足受苦,一直居於社會之最下層。自康有為、梁啟超等戊戌變法後,對中國各界啟迪與震動甚巨。尤其康、梁提倡婦女解放,不纏足之主張,不啻是婦女之心聲。

在“學堂亦宜廣開”的影響下,各地女學堂如雨後春筍出現。女學堂除了授以新學外,還廣設女子體操課,當時的女生體操僅類似現在的廣播操而已。

但是,廣大女生在鼓勵天足影響下,開始擯棄纏足陋習,使得女子能與男子一樣進行戶外體育運動。為了擴大影響,1903年前後,同孚泰行還在火柴盒上印製了“女生體操”的圖案,其形象是束發,著衫褲,一雙天足赫然在目。可見,女子參加體育運動也是謀求自身解放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