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①,將以愚之②。民之難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國,國之賊④;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⑤。常知稽式,是謂玄德⑥。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⑦。
【注釋】
①明民:使百姓聰明。
②愚之:使百姓淳樸。
③智多:多智巧詐。
④賊:敗壞者,這裏指禍患。
⑤稽式:法則,法式,準則。
⑥玄德:玄妙的德行。
⑦大順:順乎自然,即歸於“道”。
【譯文】
古代善於行“道”的人,不是用“道”來使百姓聰明,而是使百姓淳樸。百姓之所以難以統治,是因為他們智慧太多。因此,以智慧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禍患;不用智慧治理國家,是國家的福澤。懂得這兩者之間的道理,也是一個準則。經常記住這個準則,這叫作“玄德”。“玄德”是多麼深奧啊!遼遠啊!和萬物一起返回於自然啊!然後就完全順乎於“道”了。
【延伸閱讀】
老子看問題的視角,往往與眾不同。通常人們總是認為,聰明比愚昧好,但他卻說,愚昧比聰明好!這是什麼道理呢?老子的觀點是:聰明的人,見多識廣,難免巧詐,其淳樸的本性逐漸就消失了;愚昧的人,沒有知識,安分守己,其真誠的天性能夠順從於自然。一個國家,巧詐狡猾的人多了,就難以治理;安分守己的人多了,就易於治理。
讀了《老子》這一章關於“智慧”的論述,我馬上聯想到《聖經》中的伊甸園。
園中有兩棵特殊的樹,一棵是人吃了它的果子就能永生的生命樹,另一棵是人吃了它的果子就能分別善惡的智慧樹。上帝將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中作看守,並對他說:“園中各種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采來吃,隻是那棵分別善惡的知識之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了後必死無疑!”
按照《聖經》的說法,亞當是上帝造就的,上帝見他一人獨居太寂寞,又乘他熟睡之際,取下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名叫夏娃的女人,讓他倆匹配為夫妻。當時他們由於無知無欲,所以雖然赤身露體,但並不覺得羞恥。唆使他們偷嚐禁果的,是狡猾的蛇。
《聖經》中記載:
一天,一條狡猾的蛇問夏娃:“上帝真的不許你們吃園子中央那棵樹上的果子嗎?”夏娃回答:“是啊,園子裏所有樹上的果子都可以吃,隻有一棵樹除外。上帝說過,我們不能吃園子中央那棵樹上的果子,甚至不許摸它,不然,我們就會死。”蛇狡詐地笑了笑,低聲說:“你們不一定死!”夏娃聽信了蛇的話。她走到那棵樹下,見果子已經熟透,十分誘人,便摘下一個吃了,覺得香甜可口,就又摘了一個給亞當吃。他們吃下果子以後,馬上感到自己赤身露體、一絲不掛是多麼羞恥。一切都變了。
過去,在美麗舒適的伊甸園裏,他們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在園中漫步,同上帝交談,而現在,他們感到羞愧和恐懼,躲避著上帝。上帝呼喚他們:“亞當!夏娃!你們在哪兒?”亞當應聲答道:“我在這裏。因為我赤身露體,不敢見您,就藏了起來。”上帝問:“你們是不是吃了智慧樹上的果子?”亞當回答:“是夏娃給我吃的。”上帝生氣地對夏娃說:“你知道自己闖了多大的禍嗎?!”夏娃答道:“是那條蛇騙了我!”
亞當和夏娃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上帝從他們恥於自己赤身露體,發現了他倆偷吃禁果的秘密。上帝震怒之下,詛咒了蛇、女人和男人。蛇必須終生用肚子行走,女人必須經曆懷胎生養的苦楚,男人必須艱辛耕種,汗流滿麵才能糊口。
上帝怕人再吃生命樹上的果子,從而得以永生,就把亞當和夏娃趕出了伊甸園,並派天使手執發出火焰的寶劍把守在那裏,不準他們重返伊甸園。
亞當和夏娃偷嚐禁果,成為人類罪孽的根源,世代相傳,全人類在上帝麵前都成了罪人——這就是基督教所說的“原罪”。
按《聖經》說,人類的始祖是因為偷吃智慧果而被趕出伊甸園的,這是對上帝的背叛。因為上帝不準他們吃智慧果,不希望人類獲得智慧。人類一旦有了智慧,就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就能主宰自己,擺脫上帝。
人類有了智慧為什麼會觸怒上帝?因為上帝無法再操縱人類,人類有了自律自立的能力。同樣,世間的統治者也不希望人民充滿智慧,因為充滿智慧的人民就會不服擺布。你剝削他們,他們也會算賬;你壓迫他們,他們就會反抗。所以老子要說“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愚昧的百姓肯定容易統治,但這樣一來,國家就不會發達,社會就不會前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