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內陸開放型經濟專題(3)(1 / 3)

另一個方麵就是服務業的跨境投資。30年前服務業在整個投資裏麵占到四分之一,現在四分之三跨境投資集中在服務業,那麼隨著中國服務市場的開放,服務業的外資也是在迅速的增長。另外,這幾年方興未艾的就是服務外包。跨國公司在信息技術革命這個條件下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全球競爭力,開始把企業內部的很多服務環節離岸化,外包給其他的企業,這樣就給有著豐富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又較完善的發展中國家,比如中國、印度,帶來了服務業發展,特別是服務出口的重大機遇。

還有一個趨勢就是研發的國際化。前年世界投資報告的主題就是跨國公司的研發國際化,而在跨國公司研發國際化的競爭中,中國得到最大的利益。現在中國接納了超過一千家外商獨立的研發機構,而且據國際組織對跨國公司的問卷調查結果,中國超過美國,成為跨國公司未來轉移研發中心的首選。

所以,這些變化都給了我們內陸地區吸引外資一些新的機遇,這和二三十年前沿海地區吸收外資有著很大的區別。沿海地區實際上抓住了跨國投資中一個重要機遇,就是外向型勞動密集產業的跨境轉移,就使中國從第32位的貿易國,變成世界第二大的出口大國。

所以,我想這些新的機遇,將對重慶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條件。

二、重慶要想在這個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中取得優勢,最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

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特殊的比較優勢。在製定我們的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的時候,要充分、深入地分析我們的優勢在哪裏?我們的劣勢在哪裏?

我覺得重慶的優勢,首先是位於全國中心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對於出口導向的外資來說,重慶的區位是一個劣勢。但是,剛才吳省長講了很多,我們現在是全球最大手機市場,第二大汽車市場等等,中國不再是個潛在的市場,它是一個現實的市場,甚至是最大的奢侈品的消費市場。隨著中國市場規模的擴大,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針對中國市場的外商投資開始進入中國。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比如說重慶和珠三角比,重慶就有著更短的市場半徑,更好的輻射全國市場的區位優勢。而且重慶的交通條件也非常的好,除了我們有著長江的黃金水道,有著高速公路、鐵路和空港區位優勢,是整個中西部地區一個非常重要的增長極。這個區位優勢對於市場尋求型的外資,和以前的出口型外資來比不是區位劣勢,而變成了區位優勢。

其次是重慶的產業基礎優勢。重慶這麼多年積累起來的發展重化工業,發展資本技術密集產業的產業基礎的很多優勢,特別是隨著三峽大壩建成和我們國家能源短缺可能是個長期的趨勢。我們靠近三峽大壩能源豐富的優勢,產業基礎的優勢。中國現在進入了一個重化工業化的階段,有人說這個東西不好,耗能多,還有汙染等等,但是這是一個經濟發展內在的規律。前20年我們發展解決的是吃穿的問題,後10年以及未來20年我們解決的是老百姓住和行的問題,也就是說住房和汽車的問題。對住房汽車的強勁需求必然會帶來鋼鐵、電子、橡膠、石化等重化工業的快速發展,這是我們過去這一輪經濟增長看到的新的驅動點。重化工業在重慶有著良好的基礎。外資在進入資本密集重化項目的時候,不像以前是新建投資,可能會采取並購的方式。這個地方有一定的基礎,有企業,有研發人員,有管理人員,有熟練的工人,這就是吸收在這個領域資本技術密集型項目的一個良好的產業基礎。

再次,重慶具有良好的科教和人力資源的優勢。昨天我在飛機上看報紙,重慶有幾十所高校,今年重慶的大中專畢業生有35萬人,這在我們全國所有的城市中是排在前列的,可能僅次於北京、上海或者西安。所以重慶不僅僅有3000萬低成本的勞動力,我覺得還有良好的教育條件以及重慶勞動者吃苦耐勞、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這種內在的素質構成重慶勞動力的比較優勢。

當然,重慶還有內陸地區普遍具備的低成本製造優勢。同時我覺得重慶還有很多優勢,有待我們去發掘。比如說重慶在抗戰時期作為陪都的這段曆史,可能為我們今後吸收台資企業到這裏來投資,有一個良好的感情紐帶。

三、要著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投資環境

要想使這些基於我們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最後變成生產力,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要打造最具競爭力的投資環境。

我覺得總結國內外的經驗,特別是沿海地區的成功經驗,非常重要。

首先,要充分發揮特殊功能區的龍頭作用。這種特殊功能區在中國已經演繹到了極致。我統計了一下中國有十幾種各種各樣的特殊經濟區,除了像深圳這種綜合經濟特區以外,我們還有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等等,名稱五花八門,功能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