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港口飛架彩虹(3)(2 / 3)

被馬可·波羅稱為古代世界最大的港口是哪一個?

早在古代時期,我國就有許多世界聞名的港口,泉州港便是其中之一。說起來,泉州港的出名還和馬可·波羅有一段淵源呢。公元1291年冬,大旅行家馬可·波羅奉元世祖之命護送理古公主闊闊真出嫁波斯王途經泉州,並以泉州港為出發港,開始了他西返的航程。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記錄了他在泉州的見聞,稱泉州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後來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拔圖泰也於1347年到達泉州,盛稱“刺桐港為世界上最大之港”。當時的泉州港聲名遠播海外,成了一個國際大都會。

泉州港,西方人稱它為“刺桐港”,因古代泉州城內外到處種植刺桐樹而得名。據史書記載,早在南北朝時,泉州就有了與海外交通往來的記載。到唐代時,“蕃舟蠻人”紛至遝來,泉州港逐漸成為“市井十洲人”的國際城市。五代時期,中原動蕩,而位於東南沿海的閩國(今福建省)卻“一境晏然”,而且大力發展海外貿易往來。“招寶侍郎”王延彬主政泉州時,“多發蠻舶,以資公用”,泉州於是一躍成為發達的港口城市。到五代末,泉州港便以“刺桐港”的美名而蜚聲海外。後來,尤其是宋室南遷後,泉州港的海外貿易更加蓬勃發展,成為列於廣州之後的全國第二大海港城市。當時與泉州有貿易往來的海外國家達60多個,泉州商人的足跡到達東南亞、西亞各國以及非洲東海岸。

全國港口密度最高的省份是哪一個?

大家都知道,廣東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這與它大力修建港口碼頭是密不可分的。廣東省在3300千米的海岸線上,已建港口70多個,平均不到50千米就有一處,為全國港口密度之最。包括10個3.5萬噸深水泊位的廣州新沙港首期工程的完成,使廣州港的運力提高了三分之一。具有百年曆史的汕頭港,近年已建成5000噸級泊位8座,16萬噸級過泊錨地2個,改建5000噸級和3000噸級集裝箱泊位各1個,一座3.5萬噸級煤炭泊位和一座萬噸級油碼頭於1994年9月交付使用。廣澳新港區於1994年8月18日破土動工以來,3個深水泊位已建成,汕頭港年吞吐能力已達1000萬噸。廣澳新區規劃建設24個2萬噸~10萬噸級泊位,年吞吐量將達3000萬噸以上。位於大亞灣內的惠州港一座3.5萬噸級通用碼頭已投產使用,一座2.5萬噸級油氣碼頭及配套的容量為3萬噸的油庫、容量為3000立方米的氣庫、管道等已落成。位於珠海西區的珠海港水域麵積200平方千米,可用岸線70多千米、距港澳分別45和10千米,距大西國際水道僅1千米,可建1萬噸~20萬噸泊位70個~100個,遠景規劃年吞吐能力可達1億噸以上。1993年11月,兩個2萬噸級泊位竣工,一座25萬噸級油碼頭已興建,計劃1996年完成的一座10萬噸級碼頭建成後,將成為我國僅有的能接卸10萬噸級大型運煤船的專用碼頭。粵西的陽江港一期工程兩個1000噸級和1個5000噸級泊位建成,年吞吐能力為70萬噸。目前,廣東年吞吐能力已超過1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