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港口飛架彩虹(3)(1 / 3)

大家都知道,建港最主要的就是看它的自然條件。你知道我國自然條件最優良的港口是哪一個嗎?它就是前麵提到的與寧波隔海相望的舟山港。“千島之城”的舟山港依托定普、岱山、衢山、嵊泗四大港區,水深在10米以上的岸線有164千米,15米以上的有103千米,可建10萬噸至30萬噸深水泊位。港池水深25至123米,巨大封閉的1000平方千米港域麵積與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相當,錨泊麵積120平方千米,為香港維多利亞灣港的2.5倍。現在,舟山港的建設正在逐步加快,中國第一個20萬噸級油碼頭和30萬立方米儲油罐已在嶴山島建成,香港華光公司積極籌措在嶴山島建造大型泊位。中法合資浦東煤油實業公司擬在冊子島興建20萬噸級油碼頭。寶鋼計劃在馬跡島興建25萬噸級鐵礦砂碼頭和儲存基地。中外合資首和船運公司在野鴨山錨地建海上鐵礦砂中轉基地。定普港域的老塘山新港區已相繼建成31.5萬噸級和2.5萬噸級的中轉木材和煤炭的泊位。在J993年,舟山港吞吐量已超過了400萬噸,步入全球500個年吞吐量超過100萬噸港口的行列。

舟山港的自然條件完全可以和鹿特丹港相媲美,它的發展前途不可估量。

孫中山先生設想的連雲港是什麼樣的?

連雲港前有東西連島作屏障,後有雲台山脈為依托,是一個山島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的天然良港。連雲港作為歐亞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而聞名,可你知不知道,連雲港在曆史上就很有名呢!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就曾設想要把它建成一個“可以容航巨舶”的“二等海港”。

連雲港,原名“牢窯”,是古時犯人充軍的邊陲,後更名“老窯”。直到上世紀初,這裏還是一片自然王國,星星點點的漁村隱匿在荒草野林之中。連雲港的興建,醞釀於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先生在擬定實業計劃時,認為海州自然條件優越,“又有內地水運交通之利便”,如能改良大運河及其他水路係統,則海州“將北通黃河流域,南通西江流域,中通揚子江流域”,成為一個“可以容航巨舶”的“二等海港”。孫中山先生的設想是非常科學的,但當時國內戰亂不休,孫中山先生的實業計劃難以實行。

時至1933年,連雲港計劃終於開始實施。經3年多的時間,終於築起一道長1050米的防浪堤,新建碼頭兩座,兩碼頭間距260米,可同時停泊3000噸級輪船6艘;並開山填海,建造車場、貨場,將新浦至孫家山鐵路延長28千米。《建國方略》中的“東方第二大港”從此開始崛起。連雲港開航第二年,日本侵略者即封鎖、破壞連雲港。1945年以後,港口沒有得到任何建設,反而不斷遭到搶劫和破壞,致使碼頭、泊位倒塌,防洪堤毀,航道淤塞,設備殘缺,倉庫破爛,連1000噸的貨輪也難已進出港口。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才真正開始實施孫中山先生的建港實業計劃。

以連雲港今天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孫中山先生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

福建的港口建設情況如何?

福建省擁有3000多千米的海岸線,有著建港的絕對優勢,可建萬噸級以上港口碼頭的深水良港就有10多處。作為擁有港口數量居全國第二的省份,它的港口建設情況又如何呢?

自1979年底,福建省決定批準北起福鼎沙埕,南至詔安宮口港等20多個港點為出口港澳外貿物資起運點後,福建港口建設便走上了快車道。1994年全省港口外貿貨運量近千萬噸。閩東的三都澳和閩中的湄州灣當年是孫中山先生規劃建“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深水良港地,如今已開始建設。位於中國海岸線正中點的二都澳,域內水深灣闊,澳內10米以上深水麵積達173平方千米,為荷蘭鹿特丹港的8倍,三都澳內城澳港,在任何潮流下,50萬噸船舶可自由通行,港區可建1萬噸~50萬噸的大小碼頭20多座,理論吞吐量可達4億噸。1993年9月23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城澳港對外開放。同年10月26日,建國以來第一艘外輪駛進三都澳。現港區總體規劃已經完成,飛鸞至城澳一級疏港公路正在興建,2萬噸浮動碼頭投入使用。湄洲灣水域麵積516平方千米,岸線長289千米,灣內大小島嶼組成的三道防線擋住了風浪,5萬噸級船舶可自由進出。1994年10月,湄洲港秀嶼港區萬噸級碼頭建成,3.5萬噸級煤專用碼頭即將動工興建,它將使全港區吞吐能力超過150萬噸。此外,羅源市淡頭、獅歧兩個萬噸級碼頭已完工,漳灣3000噸級雜貨碼頭將進行改造。將軍帽和新澳兩處5萬噸和10萬噸級碼頭已列入規劃,連江縣下宮的5萬噸~30萬噸級深水大港建設已進行論證,長樂市鬆下港萬噸碼頭群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正加緊進行,福清市3萬噸級元港碼頭已交付使用,壁頭萬噸級碼頭已破土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