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它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就是有優良的海港,而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維多利亞港。香港海岸為溺穀海岸,維多利亞港建港條件十分優越,它的周圍有島嶼和半島屏障,形成了水麵較平穩和水深條件優良的水域。港內波浪作用較弱而潮流流速較大,淤積少,水深條件好。因此,維多利亞港同巴西的裏約熱內盧港及美國的舊金山港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維多利亞港擔負著香港港口的主要功能,它是重要的商港、客運港、漁港、軍港等。1995年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5億噸,集裝箱處理量1200萬標準箱,居全球第一,而且目前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高速客船客運超過2000萬人次、輪渡客運0.8億人次。可以說香港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正式注冊登記的船舶2萬多艘,港域內除了碼頭裝卸作業繁忙外,在水域各處浮筒上還經常有船作業,船隻往來穿行如梭,密度極大。香港維多利亞港口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澳門擁有深水大港嗎?
和香港一樣,澳門也是一座海港城市。澳門在16世紀時曾是遠東繁華的商港,但因為沒有深水港,隻能停靠1000噸的貨輪,所以此後它的地位逐漸被香港所取代。現澳門政府計劃在近期內修建澳門深水港、鬆山隧道、國際機場及第二座澳氹大橋,以改善交通狀況。深水港奠基儀式日於1988年6月11日舉行,港址在最外沿的路環島九澳,這是繼1974年澳氹大橋後的最大工程之一,工程分兩期進行,總投資3億澳元。第一期工程組資1.06億澳元,計劃施工期20個月,包括填海、平整土地、興建碼頭、疏通5米~7米深航道,完成後可停泊5000噸級輪船。第二期工程將航道疏通7米~9米,可供萬噸輪船停泊。
深水港建成後,香港和澳門就可以遙相呼應,帶動珠江三角洲地區進入更快的發展空間。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出海口在哪裏?
你聽說過海上絲綢之路嗎?讓我來告訴你吧。以絲綢作為商品標誌的古代東西之間的貿易往來有兩條通道。第一條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漢代張騫開辟的陸上絲綢之路,第二條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了。形成海上絲綢之路的確切時間目前尚無定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它是在陸上絲綢之路衰落後而興起的。海上絲綢之路作為東西方交往的主要通道,溝通了東西方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其影響之大、之深遠,遠遠超過了陸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也有兩條。一條是通向東方的航線,即中日間的海上通道;另一條則是經東南亞、印度半島通往西方的航線。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是指後者。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航海技術遠遠領先於世界其他各國。中國的大船於公元前1世紀就已出現在了印度洋上。公元166年,羅馬使者首次通航中國成功。以此為標誌,海上絲綢之路開始形成。東漢以後,東西方之間的海上交往日趨頻繁,海上絲綢之路逐漸發達,最終取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之間交往的主要通道。
海上絲綢之路興建於唐朝,宋元時期達到極盛。那時,中國的大宗商品通過海路運抵東南亞、印度洋沿岸各國,甚至遠至西亞的幼發拉底河、紅海地區,與西方各國產生了直接的貿易關係。東西方文化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互相傳播,互相交融,尤其是中國的航海技術等古代發明傳入西方,使西方社會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伴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我國東南沿海也興起了眾多的港口城市,如廣東的廣州港,福建的泉州港、福州港,浙江的明州港(今寧波),江蘇的揚州港等,這些都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其中最主要的是廣州港和泉州港。
台灣第一大港是哪一個?
台灣第一大港口是高雄港。高雄港位於我國台灣島西南岸,它的西麵距離廈門港隻有165海裏,是我國的大港之一。高雄港在台灣港口中名列首位,在世界航運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地處歐亞航線要衝,集裝箱吞吐量在世界上位居第三位。高雄港設施和管理完善,海峽兩岸直航後,高雄港將作為最重要的直航港口。
高雄港又稱“打鼓港”,位於台灣的西南部,扼台灣海峽的南口,是台灣南部的海路大門、台灣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僅次於台北的台灣第二大城市。高雄以高雄港著稱。目前它既是台灣最大的商港,也是軍港和漁港。高雄港呈長條形,港長約12千米,平均寬度約1.5千米,水域麵積約13平方千米,水深10米~16米。北為壽山,南為臍後山作為屏障,兩山夾峙,地勢十分險要,戰略地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