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震主要發生在哪裏呢?首先,在海底巨大山脈脊峰處的中央裂穀中,因上地幔的高溫熔岩從此處噴出,形成新地殼,海底擴張將這裏的岩石不斷推向兩邊深溝,使這裏的地殼一直很薄,容易發生地震。第二個地方是大洋中脊與橫向斷裂帶的交彙處。由於兩側岩層的相互錯動,岩漿很容易衝破這裏薄薄的地殼,形成地震。第三個地方是大洋地殼俯衝消失的地方。這裏的大洋地殼向大陸地殼俯衝,發生岩層間的錯動,所以也易發生地震。不過,這裏的地殼較厚(700千米左右),因此地震發生次數遠少於上述兩處。
海洋地震測量是怎樣的?
人們對地震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地震波在到達地球內部密度不同的兩種介質的界麵上,即不同的岩石上麵就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科學家根據這個特征,使用儀器接受並記錄各種波的到達時間,據此計算出不同深度的地震波速度,從而了解地球內部的構造和岩層的分布特點。人工地震方法,就是將這個原理應用於海洋地質調查而形成的方法。使用地震測量,可以了解地下岩層的分布情況,可以探明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產的分布情況。
人類在探索地球內部組成的過程中,地震測量法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地球上部的地殼和中間地幔的分界麵——莫霍麵就是由南斯拉夫的地球物理學家莫霍洛維奇應用地震測量法測得的。
地中海為什麼多發生地震?
埃爾津詹是土耳其東部的一個有51000人的小城,幾百年來,它以貧窮和多災多難著稱。當1939年12月27日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地震襲擊土耳其時,房頂塌陷,數以千計正在酣睡的人就在睡夢中喪生了。這次大地震從淩晨2時到5時,連續7次地震猛烈震撼了土耳其,地震波及安納托利亞高原155400平方千米的廣闊地域,將4個村莊和幾十座城鎮徹底毀滅。到第二天黎明,土耳其已有50000人死亡,成千上萬的受傷者無家可歸。
1988年12月7日上午,土耳其人的鄰居、位於外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西北部發生了前蘇聯最大的地震,共死亡2.4萬多人,約40萬人無家可歸。就在亞美尼亞地震發生後一個月,位於中亞的塔吉克斯坦再次發生大地震,為何會相繼發生大地震?專家們指出,這兩次地震都發生在同一條地震帶上,是一條地震活動帶上的“雙胞胎”。
而埃爾津詹、亞美尼亞和塔吉克斯坦大地震正是位於地中海—印尼地震帶上。地中海—印尼地震帶,與著名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雖然它每年的地震約占全世界地震總數的15%,釋放的能量也隻占全世界地震總能量的15%,但它多半是淺源地震,且主要分布於人口稠密的大陸,故造成的災害是相當大的。
最大的“火環”在世界的什麼地方?
事實上,全世界80%的淺源地震(震源深度為0千米~7千米)、90%的中源地震(震源深度為70千米~300千米),以及幾乎全部深源地震(震源深度為300千米~700千米)都集中在太平洋周圍的大陸邊緣和群島區。這個環太平洋地震活動帶實際上是一個未完全封閉的“馬蹄形”大半環,僅本世紀就發生過數十次8級以上大地震。這些地震每年釋放出的能量,足以舉起整座喜馬拉雅山。或者說,可以與爆炸10萬顆原子彈相比擬。
令人驚奇的是,火山和地震真像一對患難弟兄,如影隨形,地球上的大多數火山竟然也集中在環繞太平洋的周圍地帶。在已知全球529座活火山中,有421座位於這條環太平洋火山帶內。這條火山鏈與地震帶是相吻合的,而且在火山噴發之前還有地震活動。所以這一帶有“太平洋火環”之稱,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火環”。
多少年來,地球科學工作者一直在苦苦思索“火環”的來龍去脈。直到20世紀60年代,當科學家們對深海海溝進行考察之後才漸漸明白:海底深淵來者不善,“火環”事出有因。
海底最深的地方,並不像某些人所想像的是在大洋的中央,恰恰相反,絕大多數水深大於7000米的深海溝都環繞在太平洋的周圍地帶。在這寂靜詭秘的海底深淵裏,正發生著一樁驚心動魄的事情:原來海溝果然就是“地獄”的入口處,海底地殼就在這兒被一股瘋狂的無形的力拖進地底去了。不過,海底地殼在海溝底並不是直著身子被拖進地球的內部,而是傾斜地插入旁邊的群島或大陸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