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上的黃浦江沿岸,背靠6300千米的長江,位於我國18000千米大陸海岸線中部,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彙點,港口與中國南北沿海和世界各大洋保持緊密的聯係,長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也與港口密切相關,是我國的一個重要港口。
上海港的交通非常便利,滬杭和滬寧兩線與全國鐵路幹線相互銜接,204、320、312、318四條國道縱橫交錯,它們可以通向煙台、烏魯木齊、昆明和拉薩等地,滬寧和滬杭兩條高速公路更讓港口四通八達。上海港地處長江三角洲,港口的地勢非常平坦,設備和建築都得到了很好的安放,長江與黃浦江更成為航行和停泊的最佳水域條件,對於船隻的停泊非常有利。與此同時,港口還存在坡度和緩和水流分叉的缺點,河道流量分散,易淤塞河道,在運營後必須有挖沙船作業,河道才可能保持暢通,這一點非常不便。上海港港區總麵積3619.6平方千米,是我國最大的港口,其中長江口水域3580平方千米,吳淞口內黃浦江港區水域33平方千米,港區陸域6.6平方千米。黃浦江港區的海岸線長120千米,已使用100千米,其中20千米暫未使用。
中國第一大港上海港
上海港是我國著名港口,它的存在促進了我國和上海市的經濟增長。上海進出物資總量的60%和上海口岸外貿進出口物資的99%都是通過上海港實現的,它還承擔了總吞吐量中30%以上的國內中轉貨物。1984年,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首次超過1億噸,在世界港口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978年,上海港開通了集裝箱業務,從此邁入了國際大港的行列。上海港的集裝箱業務量每年以近30%的速度增長,1999年達到了421.6萬個標準箱。除了輸送貨物外,上海港還是我國重要的旅客集散中心,它輸送的旅客量在全國各個港口首屈一指,在交通運輸方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港口中的領袖,20世紀90年代初,港口的吞吐量曾占長江三角洲港口吞吐量的1/2。近幾年來,長江三角洲其他港口發展非常迅速,但是1999年上海港的吞吐量仍然占到43%。上海港現在已經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集裝箱集散地,集裝箱吞吐量占該地區港口總量的78%,上海鄰近地區的許多集裝箱都通過上海港發往世界各地,港口為中國的產品走向世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亞太地區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心,中國經濟在這種形勢下也迅速發展。上海港處在如此良好的發展時期,必然能夠有大的飛躍。預測到2010年,上海港的貨物吞吐量將達到2.8億噸,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3.2億噸,集裝箱吞吐量將分別達到700萬和1200萬個標準箱。上海港製定了未來的戰略發展計劃,目的是把上海建成國際航運中心,港口為此加大了集裝箱船舶的業務量,開發可接納第四代和第五代國際集裝箱船舶的深水港,以適應航運市場激烈的競爭。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上海港抓緊對長江口航道進行整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上海港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異常繁忙的上海港
上海是上海港的經濟腹地,它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上海港的交通非常發達,它與長江和其他內河有著緊密的聯係,鐵路和公路線路密集,陸上交通也非常方便,與五大洲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運輸往來。唐宋時期,長江口的主要港口位於青龍鎮。唐天寶五年,青龍鎮正式成立,後來因為河道淤淺,青龍鎮的地位被上海鎮取代。鴉片戰爭前夕,上海港經過了千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相當繁榮的港口。鴉片戰爭後,上海於1843年11月開辟為通商口岸,上海港的管理權和引航權等落在了帝國主義的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上海港獲得新生,它重新回到了中國人民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