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1)(1 / 2)

環境問題的產生

在美國國徽的圖案中,有一隻威武雄健的猛禽,它的兩瓜分別握著橄欖和箭,象征和平和武力,嘴上叼著一條黃色的帶子,上乃“合眾為一”,意為美利堅合眾國由許多州共同組成。而這猛禽便是美國人引人為榮的白頭海雕,早在1872年國會定為國鳥。可在20世紀50~60年代,美國春天的田野越來越寂靜。鳥兒不見了,連國鳥白頭海雕也蹤跡難尋;農場裏的母雞孵蛋,卻沒有小雞破殼而出;花叢中辛勤的蜜蜂不見了;路旁的花草枯萎了;溪中的魚兒死亡了……隻剩下一個冷落肅殺的春天。

科學家曆經周折終於查明,這一切都是農藥和工業汙染的結果。白頭海雕主要以魚蟹為食,而魚蟹體內當時含DDT(一種有機農藥)竟高達46ppm(ppm為百萬分之一),食物鏈天天給白頭海雕輸送毒物,因而害了不孕症。蛋殼變軟變薄,孵化不出幼雕,成年雕也大量死亡,瀕臨滅絕。

對此,傑出的女生態學家萊切爾·卡遜對殺蟲劑給生態環境投下的陰影深感不安,花費了4年時間研究美國官方和民間關於殺蟲濟造成汙染危害情況的報告,並進行了大量核實工作,在此基礎上,寫成了《寂靜的春天》,立刻在社會上引起轟動,成為家喻戶曉的環境科普暢銷書,並很快譯成各種文字廣為傳播。《寂靜的春天》的出版,在世界環境科學界,標誌著一個新的“生態學時代”的出現,它正式向人類宣告,環境問題已是擺在人類眼前刻不容緩的需要改善的首要問題。

在此之前,人們對環境的關心僅局限於土壤、森林、河流、野生生物保護等,而環境對人類的危害也一般地認為隨著傳染病的控製而結束了。但卡遜卻獨具慧眼,她揭示了環境汙染對生態係統的影響,提出了現代生態學研究所麵臨的生態問題。她指出“當人類向征服大自然的目標前進時,他已寫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壞大自然的記錄,這種破壞不僅僅危害了人們所居住的土地,而且也危害了與人類共享大自然的其他生命……”

環境意識的產生是人們對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的一次偉大的覺醒,也是環境與人的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寂靜的春天》一書向人類敲出警鍾,人類必須不斷提高環境意識。經過多年來的研究和討論,對環境意識問題的認識在不斷完善,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環境意識最初有這樣的一種普遍看法:“就是人類對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及相關問題的認識、判斷、態度及行為取向。同時,這種認識、判斷、態度和行為取向又能動地作用於客觀存在的生態環境。”

無論是保護環境,還是發展經濟,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人們過上身心健康的生活。《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宣言》指出:“人類處於備受關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心,他們應享有與自然相和諧的方式過健康而富有生產成果的生活的權利。”因此,從人類可持續發展這個新角度來看,環境意識所反映的社會存在就不僅僅指“生態環境這一特定的存在”。這是地理學上的定義。地理上研究地理環境,即生態環境。但是環境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類學上的環境,是文化與環境的層次上,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它的科學基礎不是地理學的,而是環境科學的,或者是人類生態學的。它反映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一種新的價值觀念。

環境問題溯源

地球在宇宙中是處於一種特定環境下的星球。一般地從化學反應的角度來看,構成地球表麵物質的單質態氧,經過地質年代,將會迅速變為穩定的氧化物,從而原始大氣由氧和氮的混合物變為CO2和氮的混合物。與此同時,隨著氣溫暖化作用使水分蒸發,物理化學的平衡向更穩定的方向移動。如果外在因素這樣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地球早已變成像金星、火星一樣的不毛之地了。

但是,對地球來講,在其物理化學環境中由於生物的作用和太陽供給能量相互作用下,使本來不能長期穩定存在的氧元素以準穩態(即氧氣)長期存在於地球表麵。這種觀點也可看作為:在太陽供給能量的情況下,由於物理化學的環境和生態係統相互作用的結果,最後達到了對生態係統非常適宜的準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