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於這樣的環境才演變了人類的曆史。而隨著人類活動的發展,給上述穩定的環境又增加了新的負荷,從而產生了當今的環境問題。人類活動的長期作用使地球生態係統的環境由適宜人類生存的準穩定環境向不良的準穩定環境轉變,其轉變的速度隨著人類技術的發展而加速。
當前的環境狀況
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毀滅性的原子彈後,更具威力的氫彈等武器相繼出現,人們立刻認識到,人類從此可以毀滅整個地球表麵,使生命蕩然無存,這一切隻需要在舉手投足的一瞬間就可完成。然而,除此之外,卻存在著另一種危險,它的影響麵廣、形式多樣、爆發時間緩慢而且具有隱蔽性,可結果是同樣無情的。這就是人類破壞大自然而帶來的環境災難。人類不斷地開發地球,在其表麵耕耘、建造各種設施,開采礦產,亂丟棄廢物,為了將自然界改造得符合自己的利益而為所欲為,尤其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憑借著強大的科技生產力對自然資源進行無限掠奪和破壞,人類最終將會使自己賴以生存的基礎——自然平衡置於危險的境地。
環繞我們地球的大氣層是薄薄的一層,正是由於有了它,地球上的環境才變得柔和,沒有酷熱和嚴寒,適於生命繁衍。然而,這個人類的保護層正處在惡化之中,位於15~25千米高空的臭氧層能夠保護我們免受太陽紫外線的過多照射,可是在1985年英國人在南極區發現了一個“空洞”,並指出自1980年以來,臭氧層在持續變薄,預計一直持續到1998年,此層才有望將逐步恢複(自然,這是人類采取防治措施的結果)。但臭氧層的損害仍將延續半個世紀。不僅在南極上空,在北極,在我國部分上空等其他地方,臭氧層也已嚴重地變薄。
CO2雖是大氣層中數量微小的組成部分,但它對保護地球熱平衡卻發揮著極大的作用。目前,CO2正快速積聚、大氣中CO2濃度已由工業革命前180ppm(1ppm相當於百萬分之一單位)竟加到356ppm,20世紀80年代末增長率最快,自90年代初期起增長率減慢,近期又呈增快趨勢。這些都使人們擔心它對氣候產生重大影響,全球氣溫變暖的後果令人心悸。
目前,環境問題已成為國際上熱點問題,環境、人口、能源成為人類麵臨的三大難題。聯合國曾有一句結論性的話:在冷戰結束後,環境問題一躍成為民辦政治問題的榜首。由此可知環境問題已引起了人類的十分重視,並采取一係列控製措施。可是,作為聯合國主管全球環境事務的專門機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1995年5月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召開的第十八屆理事會上說:自1992年在巴西舉行的《環境與發展》大會以後的三年間,總的情況是環境退化不但沒有放慢,反而有所加快。從這裏可以看出當今環境破壞的嚴重性,控製和治理環境需要長期地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人類正在處境艱難的情況而不得不麵臨著嚴峻的環境挑戰。
地球自30億年前出現了生命之後,曾經產生過25億種動植物,到1990年已滅絕了其中的99.0%,被滅絕的物種的一半是在近300年內消失的,這一半的60%則又是在20世紀完成的。地球上目前每天有150到200種生物物種滅絕,另外有12%的哺乳動物,11%的鳥類瀕臨滅絕。
世界大部分城市空氣汙染嚴重,肺病及窒息病患者人數大增,世界上符合空氣質量標準的城市不足1/3。有些城市曾達到不得不向社會保險部門報警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