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環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2)(1 / 2)

曾視為純潔象征的雨水,再也不能稱之為甘露了,因為它已變成酸性或有其他危害,致使在某些地區,一些建築物和汽車等因受到化學侵蝕而鏽跡斑斑,一些古文物也難逃厄運,隨之而來的是酸雨造成生態方麵的災難。

遼闊的海洋曾被認為擁有不可窮盡的更新能力,而今天它也被汙染了:海洋生物受到威脅;石油單分子膜的擴展令海洋對其表麵化學平衡所起的巨大調節作用受到抑製;海岸附近堆積了大量的有毒廢棄物。

另外,對水循環的幹擾並非隻是化學單方麵的。大片森林被毀,水土流失,造成水災、幹旱頻繁出現,規模越來越大。大氣成分的改變導致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加速土地沙漠化,海平麵上升。首先就使馬爾代夫那樂園般的島嶼麵臨著被大海吞沒的危險。繼而受到威脅的是荷蘭和孟加拉國。科幻作品裏描述的那種兩極冰蓋消融的情景正在變為現實,雖一時還沒構成巨大威脅,但已足以令人憂心忡忡了。

地球人口急劇膨脹,難以控製,人類直接麵臨著糧食危機、能源危機。一部分被迫搬遷到不容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地方居住,又開始掠奪式的開發,人口密度越來越集中。這樣,由於火山噴發特別是地震和滑坡以及其他災難和事故,所造成的災難便愈來愈大。不堪虐待的地球一旦報複起來,其手段將愈來愈殘酷。

在工業與經濟發展中的各種事故,也是對人類健康與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主要原因之一。新技術的發展或對現有工業技術的錯誤使用,都可以使工業過程中的災難變得更加錯綜複雜。其中以油船漏油事件、核事故影響最為突出。如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的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發生爆炸,引起了全球的強烈反響,煙塵、煙氣和大量的輻射物質隨著一股高達近2千米的熱氣上升,幾乎貫穿了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聯邦在內的整個西部地區,直至東歐與西歐,並有少量的輻射物質擴散到整個北半球。導致33人立即死亡,1358人受傷,約13.5萬人從汙染最嚴重的發電廠周圍30千米疏散出去。據聯合國輻射效應委員會的最新資料的計算結果是,大約反應堆的輻射物質的1/4沉降在北半球中,其中的42%在前蘇聯,37%在歐洲其他國家,6%的在海洋及北半球上空。同時這次事故釋放出來放射性物質可在幾十年中長期放出輻射量。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故事並沒有完,在1995年11月又有工作人員在取出核反應堆的燃料時受到嚴重核沾染。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所麵臨的環境問題更為突出。二次大戰後,特別是冷戰結束後,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侵略形式發生了根本變化,由武裝入侵、軍事幹預轉為經濟侵略、環境侵略。目前,環境問題已成為國際政治軍事經濟的熱點問題。

所謂環境侵略,就是指發達國家以各種名義作為借口,將汙染環境的產業、行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甚至直接將有毒有害廢物運往經濟不發達國家,轉嫁生態危機。僅1992年1~5月,美向亞洲出口廢塑料55178噸,僅通過香港輸出的有39194噸,主要運往中國內地、中國台灣、泰國等,真可謂無孔不入,落井下石。在《巴塞爾公約》上,聯合國也深刻地揭露了美國政府正在使亞洲成為廢品處理的超級垃圾市場的醜惡行徑。如果說抵禦武裝侵略要靠國力強大的話,那麼抵禦環境侵略則要靠國人清醒的環境意識。青年朋友們很快將成為國家的主人,現在掌握些環境科學技術方麵的知識,是很必要的。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我們每個人都有權利有義務為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而貢獻力量。

當今的環境問題以全球變暖為首,包括臭氧層的破壞、酸雨、有害廢物越境轉移、森林破壞、土地沙化、海洋汙染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公害等問題,涉及麵很廣。下麵將逐個論述,並介紹國際上的最新解決方案和發展趨勢。

環境科學的發展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曆史,同時是一部自然惡化史,那種社會發展隻有人類目標,沒有環境目標,常常是以損害和犧牲環境的方式去實現人類的需要,特別是產業革命以來200多年,人類依靠科技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瘋狂地掠奪和摧殘著大自然。終於環境對人類開始了應有的報複。作為主宰地球的人類,在受到報複後,從震驚到恐懼,從恐懼到清醒,開始友善地對待環境,並尋找治愈創傷的良策,環境科學便應運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