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人一身髒衣、麵目“全無”,鼻上一雙小母狗眼,笑眯眯的左環右視。昆侖鄭仁道:“範缺,爾來作甚?此乃我等幾派之事,外人最好別插手,免得麻煩!”
範缺小母狗眼眯成一條縫,細細地看了又看鄭仁,然後傻樂道:“嘻嘻!我道是誰呢,原來是昆侖的歪人,什麼大門派?我老花子不來你們都得拚成小門派。不過,既然歪人問我來作甚,那我就直言:老化子平生愛打狗,故此,聽到狗咬和尚就來幫忙,畢竟出家人不忍下手。對了,他們是不吃狗肉的嘛!打狗也沒有用。”一席話,弄得各派哭笑不得,有的憋不住竟樂出了聲。
鄭仁生性暴躁,聞聽之下怒道:“臭要飯的,安敢辱罵我等,是活的不耐煩了嗎?”
範缺笑嘻嘻地道:“我沒罵人、也沒罵你,罵狗你還不讓嗎?難道你與狗有親屬關係?發這麼大的火,你不會與狗有關係吧、嗯!也許是結緣了!”言罷,故意傻笑。
鄭仁聞聽,隻氣的突突亂顫,“刷”一劍刺出,直襲範缺咽喉!文不學見之急道:“鄭掌門不可。”
範缺見之樂的直拍手,喜道:“刺,刺準點,我本就活夠了,沒想到還有活夠的人前來送死!誰不真刺、誰是狗夫。”鄭仁本欲給自己找個麵子,哪敢真刺天下第一大幫的幫主啊!如今聽他振振有詞、且身體不躲不閃,劍到喉前寸許即懸在半空。是收也不是、放也不是。臉紅一陣、白一陣,好不難堪。
峨眉了塵師太忙打圓場道:“鄭大俠,你就愛開玩笑,快讓範幫主將話講完,一解各位心中之疑吧!”鄭仁正騎虎難下,巴不得借坡下驢。不由得感激地目光一撇了塵。
範缺可不買賬,小眼縫中閃光,樂嗬嗬的道:“想殺我得有此膽!哎!還是女人好啊,會說話不遭刺,一個眼神啥都解決了!鄭仁剛吃了癟,豈敢再橫,氣哼哼坐在一邊。了塵早知範缺狗嘴裏吐不出象牙,安敢還嘴,臉一紅忍氣回座。
範缺見之,笑嘻嘻道:“癩蛤蟆鼓肚子,好大的氣呀!行了,我老化子玩夠了,也不賣關子了。幹脆竹筒倒豆子,也好讓爾等大蝦消消火氣,別再亂咬傻和尚。”
言訖,掃了眾人一眼,見無人接茬。遂得意的將臉一正、小母狗眼一瞪,陰聲道:“險、那日太險了!若不是我在上風口,恐早就歸西了!”遂將當日夜裏所發生的情形敘之一遍。
直講的唾沫星亂飛、口幹舌燥。真是聲色俱佳,眾人聽得後背冒冷汗,真有小股顫顫之感。最後,栗色道:“後來我見一女孩要到院中去拚命,遂來了俠義之心將其救下,半路上遇到燕山老尼婆,她讓我轉告各位:‘多臂大蟲已傷心脈,可趁此時機報仇。’”文不學道:“那渡善是怎麼回事?”範缺道:“渡善大師是以毒攻毒的結果,諸位自不必懷疑。”
華山金鑠道:“究其禍源應該是歐陽家,我等應先滅了歐陽家再去四川,這兩個禍害一個都不應該留。”
範缺打了一個哈欠,慢道:“罪魁歐陽亮已死,你還去找誰報仇?那歐陽呈雄不但大義滅親,還親送解藥給各派,此恩不言而喻。此人該不該殺也不用我再囉嗦。話已至此,我老要飯的也困了,得找個地方休息一下。”言罷,掏出白玉瓶拋於普眾,人隨之飛去。普眾合什道:“阿彌陀佛,諸位,事已明了、何去何從自己定吧!”鄭仁聽出普眾話中有話,但此時的他進退兩難、又愛麵子,隻好悄然躲到一邊。
天山文不學可不管這些,疾步上前、拳抱胸前道:“渡善大師,請原諒在下的莽撞。”言罷,一躬到地。渡善忙道:“阿彌陀佛,無妨、無妨,天大的誤會講開了就好。阿彌陀佛。”華山金鑠忙道:“方才我也語言有失,但現在不是討論誰對誰錯的時候,眼下最要緊的是:鋤強扶弱、弘揚武林之正氣!不然,等萬大蟲傷愈,再想滅之可就難上加難了。”
眾人言善。經過研究,眾人聽信了範缺之言,將呈雄奉為恩人、正人。而討伐的對象就是多臂大蟲——萬老太太的萬手山莊。
終於,以普渡為首的各派人馬出發了,準備一舉蕩平萬手山莊。為江湖除害、為本門報仇。讓惡毒派從此絕跡江湖。
四川,古今稱之為蜀。漢高祖劉邦因之而成帝業。更有諸葛孔明一句:“天府之國”而聞名遐邇。那裏有舉世聞名的神農架;天下之秀的峨眉山。如果說:此地人傑地靈那絕不過分。
各派共動用八十餘人,看來此次是勢在必得了!
普渡對天山文不學頗有好感。故,二人靠的很近。普渡道:“阿彌陀佛,文掌門,天山劍法獨樹一幟,如精研定可臻化境。不知你怎麼和他人一樣,念念不忘聖神透明刀?”
文不學向來說話直來直往,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聞聽之下大嘴一咧道:“你也別阿彌陀佛了,實話實說:什麼俠呀、盜呀!哪個沒有奢望。什麼天下第一、什麼內功卓絕、什麼草木皆兵。試問:哪個不想神器在手?那豈不是如虎添翼。如此天下神兵哪個不想得之而後快!要說不想得到的也有,那就是傻子、呆子。”
普渡聞之,麵現慈祥道:“阿彌陀佛,貪念人人皆有,是好是壞要看目的、結果而定。請文掌門讓眾人休息片刻,我們靜談此事如何?”文不學聞之心中高興,忙宏聲道:“各派領頭的,請先讓手下吃些幹糧,爾等過來,聽普渡大師弘揚佛法。”眾人大笑,唯令下馬。
各派首領齊圍攏過來,坐定後目注普渡大師、聽後指令。普渡見之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貧僧見諸派皆心存‘聖神透明刀’,故想談一談神兵趣事,也好免得不必要的紛爭。”
言訖,遍掃眾人、見表情各異,不覺道:“江湖各派,每一派都有鎮派之寶。例如:武當的太淵、無極的烏金刀。
據史料記載:聖神透明刀早年為武林盟主所有,可歎的是,此刀曇花一現。因盟主全家一夜之間皆被殺害,沒留一個活口。就是想追查也無從下手。更何況當時是元末明初,朱元璋剛建帝業。那時的高人根本無心查找,一是:社會紛亂,得之無疑是惹禍上身;二是:即便寶刀所得非人,仍有克星存在。”
昆侖鄭仁眼露喜色道:“聖神刀乃天下奇兵,豈能有克它之兵刃,請大師速速道來。”文不學聽之一臉的不高興,慍道:“別打岔,想知道去少林看史記去!就你整日的婆婆媽媽的,那有一點掌門的樣。”
鄭仁黑臉氣的發紫,立欲發火。但扭看各派之態,隻好強壓怒氣。唯一能做的就是很瞪文不學一眼,低頭不語、再不多言。
普渡視若無睹,為免爭執繼道:“當初眾派在圍攻石、暴二人時,不是目睹一首詩嗎?
那就是:
寶刀聖神,鬼斧爭春。
古扇盤龍,天下至尊。
言此,再次目注同道,見無人接語,方接道:“這首詩是說:鬼斧可與聖神刀抗衡。而五大高手中的風真用的就是鬼斧。但此人神龍見首不見尾,故此,如今之武林晚輩沒人能說出鬼斧的形狀。”
華山金鑠道:“風真不履江湖,要此寶貝真是浪費!可惜、太可惜了!”
普渡道:“這兩件兵刃雖堅韌有餘而鋒利不足,故,佛祖又賜更靈之兵刃——古扇、盤龍。”眾人一時鴉雀無聲,齊將目光集在普渡身上,急待下文。
普渡接道:“這古扇,指的是至尊寶扇。外形與鐵扇門之扇無異。卻重達九十五斤。你想,自古隻有帝王敢稱九五,可見此扇之一斑。而盤龍,指的是一把腰帶劍,柔可繞指、輕若無物。如內力超絕者用之則無堅不摧、鋒利無匹。”
文不學道:“那此劍豈不天下無敵了?”普渡道:“是,但又不是。隻因此劍沒有百年功力用之不得,故又說不是。總而言之:隻有它的出現、又有用它的人,才能克製聖神、鬼斧、至尊、遮天。此秘本常人不曉,可惜的是:海邊一戰石氏外泄,弄的沙家一天滅門。現今鐵扇門雖在江湖有一席之地,但豐再望想振昔日雄風實難耳!”
鄭仁道:“鐵扇門的劍、扇確非常物所鑄,令人叫絕。但如大師所言:極重又極輕之兵刃,恐是傳說,地上哪有這等製造材料?”
普渡聞聽,正色道:“地上沒有,可天上有啊!此二寶本存於少林,故少林記之較詳盡。”此言一出眾派皆驚,遂各有所想。
普渡瞧在眼裏,毫不在意的繼續道:“當年三豐仙人剛立派於武當山,約他師傅共遊奇峰,一時興起竟遊過了時辰。二人無奈、隻好露營野外!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星月無光。沒過多久突又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二人驚奇之餘走到洞口向外張望:隻見一火球從天而降,瞬間落地發出巨響,立時地動山搖好不恐人。大約兩個時辰方歸於平靜。
二人哪敢出洞,待得天明方奔過去一看究竟。原來,天上有大石落下、砸坑過丈。而且遇山石之撞擊裂為數塊,其內現出三寶:一曰至尊寶扇、一曰盤龍劍、一曰天書。最奇的是,此書是無字天書,上麵花花綠綠不知是何內容。
起初,三寶存於少林,二人共研數日才定出‘規矩’:此寶非身具百年功力者不能用之、而且有害無益。同時,二人深知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日後江湖定會蜂擁奪寶。為防此寶所得非人,二人憑功力而入海底,尋得千年玄鐵。找來當時的奇人——煉兵魔精仿二寶之形鑄之數件。不想,這魔精與另一魔頭——遮天蝙蝠關係甚秘,將最得意的一扇、一劍盜走遠遁。師徒二人知禍端必起,深悔所為。可直到二人仙逝江湖亦無變故。此後,少林、武當的門人依規而行,絕無人觀之。”眾人聽得入神,各個臉現期盼之色,更有甚者,直咽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