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物種入侵

什麼叫外物種入侵(the invading of exotic species)呢?一個物種在原棲身地並不起眼,但一旦遷居到另一個地方就可能大肆繁殖起來,成為破壞該處生態環境的罪魁禍首。在世界上許多地方,入侵物種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隱形生物炸彈”。

20世紀80年代,美國佛羅裏達州招徠了亞洲型蟑螂(cockroach),它與原有的德國蟑螂(生活於室內並畏光)不同,它不但喜光而且能飛,已在佛州定居下來並進一步向美國東南部擴張。1992年有幾個標有爬行動物標簽的箱子從尼日利亞運進了美國,實際上裏麵裝的是1000隻非洲巨型蝸牛(giant African snail)。這種東西是世界上最厲害的生態環境破壞者,像棒球一樣大小,約1磅重,卻生有8萬多個牙齒,可以噬食一切,其繁殖速度驚人,5年內將產生108個後代。因此聯邦政府緊急下令,務必在其遁入野外之前,將其捕獲。無獨有偶,2003年5月我國檢疫人員在廣東順德截獲非洲大蝸牛100餘隻,這些害物是附在進口的中東海棗苗中混入的,屬於國家二類檢疫害蟲,如果其入侵得逞,則花卉、蔬菜、木瓜、香蕉等都會成為它的“美味佳肴”。可見非洲蝸牛已不僅入侵美洲,而且已企圖登陸中國了。一種叫歐洲八哥的鳥從1890年被攜入美國後,一個世紀以來已成為入侵美國最成功的鳥類,估計數量已超過2億隻,和美國人口差不多。它糟蹋糧食,汙染飼料,侵占本土鳥類巢穴,發出各種噪聲,已成為美國第一大害鳥。它還被稱為“有羽毛的子彈”,因為它嚴重威脅機場的安全。估計每年由這種鳥引起的損失達8億美元之巨。還有,自北美水貂入侵歐洲以來,攻占了本地水貂的生態家園,已將歐洲水貂逼到了滅絕的邊緣。動物外物種入侵已發生得十分頻繁,如火蟻、非洲殺人蜂(killer bees)、水風信子的入侵等。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與外界交流增多,在引入國外生物種類時,更需特別小心,一個例子便是2002年年底在全國範圍內清剿食人鯧的事件。這種魚外觀漂亮,是作為熱帶觀賞魚而引進的,卻不知它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水域殺手,性情凶悍,下顎發達,牙齒銳利,極具攻擊性,當一個獵物不幸遭受它們的圍攻時,在短短的幾分鍾內便會隻剩下一副白骨。而一些飼養者又缺乏這方麵的基本知識,若不慎使其進入我國的江河湖泊,會成為最厲害的水域生態破壞者,其他魚類將遭到滅頂之災。

為什麼食人鯧在它的原產地並未見有如此大的破壞性呢?這正是新物種入侵的道理所在,因為原產地還有比它更厲害的克星,有的魚可以吃掉食人鯧,從而保持了該地區生態的平衡,但若移到一個新環境,限製因素沒有了,平衡便被打破,食人鯧便會瘋狂地繁殖起來。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航天和星際探索,當宇航員返回地麵或從外星上帶回樣品時,都必須經過嚴格消毒,以免攜回一些人類還不認識的東西,從而使地球爆發一場生態災難。許多生物入侵都是由人類造成的,往往受經濟利益、捕獵需求和喜好寵物等因素的驅使。人類在世界各處導致了許多外物種入侵的事例,甚至引發了生態災難,今天該是好好反省的時候了。

吸煙汙染

據分析,煙草中大約含有1200多種化合物,其中多數成分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尼古丁危害尤大。1支香煙裏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隻老鼠,20支香煙裏的尼古丁能夠毒死1頭牛。一個成年人如果每天抽20~25支香煙,就將吸入50~70毫克尼古丁,這些尼古丁足可以致人於死地,隻是由於它們是逐步被吸入人體的,再加上人體有一定的解毒能力,才幸免於死難。

煙草中含有許多致癌物(如苯並[α]芘、亞硝胺等),另外還有許多促致癌物(如酚甲醛)以及能夠降低機體排出異物能力的纖毛毒物質。這些毒物附著在香煙煙霧的微小顆粒上,到達肺泡並在那裏沉積,彼此強化,結果又大大加強了致癌作用。每天吸煙10支以上的人,肺癌死亡率要比不吸煙者高兩倍半。此外,吸煙還能引起喉癌、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等。

吸煙對人體健康危害甚大。世界上很多國家對控製吸煙問題十分關注,在一些國家人們的心目中,吸煙已被看成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發達國家限製吸煙的措施很多,吸煙的人數也在逐漸減少。1979年,我國國務院曾批準了衛生部等《關於宣傳吸煙有害與控製吸煙的通知》,許多衛生專家也發出強烈呼籲,特別提出青少年的吸煙問題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和關心,這是關係到民族素質和社會風氣的大事。世界衛生組織為了引起各國對吸煙問題的重視,自1988年起,將4月7日定為世界戒煙日,廣泛宣傳吸煙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