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俐的小熊貓

小熊貓又叫小貓熊,它跟大熊貓名字相似,但不是同一科動物。大熊貓是單獨的大熊貓科,而小熊貓是浣熊科的動物,生活習性和浣熊相似。小熊貓個兒比大熊貓小得多,長60厘米左右,又粗又長的大尾巴有40多厘米長。圓頭寬臉,長著一對白毛的大耳朵,耳內黑褐色,細眼睛,眼睛上麵各有一塊白斑,遠看好像多了兩隻眼睛。逗人發笑的白花臉上長著一個短鼻子,鼻尖上的皮膚有不少顆粒狀的東西,四周也長著乳白色的毛;上下嘴唇都長白色的胡須。它的臉孔有點兒像貓,爪子有半收縮性,足底生毛,也像貓;身子和粗壯的四肢像熊。因此得名。

小熊貓上身披著棕紅色的短毛,下身覆蓋著黑褐色的細毛,像狼一樣的尾巴上鑲著9個黃白相同的環節,又叫“九節狼”。

小熊貓也是世界珍貴動物。它分布範圍很小,繁殖數量也少,除了中國四川、雲南和青藏高原等地區以外,隻有緬甸、尼泊爾和印度阿薩密等狹窄地區才有少數分布。

小熊貓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區,大熊貓的故鄉也常常能見到它。它喜寒怕熱,喜歡爬樹,白天大都在樹上休息或睡覺,一條摶茸茸的尾巴從樹枝上懸垂下來,不時用前爪擦洗自己的白花臉,或者用舌頭不斷舐弄自己的細毛。到了晚上,它就下來四處覓食,植物的根、莖、竹筍、嫩葉和果實是它的主食,也吃鳥蛋和小鳥。早晨和傍晚時候,活動最頻繁。

小熊貓是一種孤獨性的動物,棲息在崎嶇的山林、人跡罕至的地方。夏天大都棲息在溪流河穀盆地有樹陰的坡地,冬天轉移到有太陽的山坡河穀邊。那裏綠樹成蔭,長滿冷杉、白樺和箭竹林。它們三五成群,棲息在樹洞或岩隙、石洞內,從沒有發現大群活動過。

風和日麗的天氣,小熊貓喜歡在岩石上蹲著曬太陽,悠閑自樂,人們叫它“山門蹲”。

小熊貓十分靈活,遇到敵害,一下子就能爬到很高很細的枝頭上去躲避。它們在地麵上活動反而顯得笨拙,加上性情溫和,自衛能力差,容易被捕獵。

春天是小熊貓的繁殖季節,三五成群,擇偶交配,發出“咯——咯”的嘶叫聲,雄獸在岩石、樹樁上留下小便,作為信號。到了交配時期,親獸就將“兒女”驅散,讓它們各自擇偶組成新家庭。雌小熊貓懷孕兩個多月後,在樹洞或岩縫中產仔,每胎2~3頭。剛產下的幼仔隻有6厘米長,身披乳白色毛,重約100克,眼睛睜不開。7天後,白毛慢慢變為深灰色,以後逐漸變成和“父母”同一個顏色了。小熊貓20多天後才睜開眼睛,在媽媽身邊過上一年後,才開始獨立生活。

小熊貓是觀賞動物。在動物園裏,它伶俐溫馴,活潑可愛,但人工不易繁殖。毛皮美麗柔軟,在自然界中數量稀少,因此更顯得珍貴。

珍奇的金絲猴

熊貓的故鄉,也是我國特有動物金絲猴和白唇鹿的產地。

金絲猴是世界稀有動物。它有3種:普通金絲猴、灰金絲猴和黑金絲猴。在國外至今還沒有金絲猴展出。

普通金絲猴體形大,性耐寒,分布在中國的四川、甘肅和陝西南部,棲息在山區的雲杉和冷杉林裏。

金絲猴的尾巴比身軀長,身披細軟長毛,背毛長達35厘米以上,宛如肩披金黃的蓑衣。

小猴的毛色淺黃,大猴則黃中帶紅,像金絲那樣閃閃發光,因此叫金絲猴。

金絲猴臉麵呈青色,周圍長著絨毛,圓溜溜的黑眼珠,朝天的鼻子,這在猴類中是絕無僅有的。又叫仰鼻猴。嘴角有“瘤”,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瘤也愈大愈硬。它生活在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密林中,喜歡群居,有的在樹上曬太陽,有的吃野果、嫩芽和竹筍,蹦來跳去,吵個不停。每群至少30頭以上,最多時有幾百頭聚集在一起。

金絲猴機智倔強,動作靈活,脾氣急躁,跑得比人快,力氣也大。它們過著集體生活。

猴王是種群的“領袖”,大猴、小猴都得聽它指揮。猴王走到哪裏,群猴就跟向那裏,亦步亦趨,左右相隨。周圍隻要稍有動靜,它們立刻騷動起來,在樹梢上發出“呼哈——呼哈”的叫聲,像飛一樣地跳躍,向四處逃散。它翹著尾巴,縱身一躍,就穩穩當當地跳到6米遠的大樹上。

金絲猴有垂直遷徙的現象。夏天,天氣炎熱,它們到較高的山林中生活;冬天,天氣寒冷,便下到較低的地方棲息。

金絲猴很珍貴,不能用槍打,捕捉很困難。人們得組織大批捕猴隊,深入密林,先是追蹤尋覓,然後是日夜緊跟,夜晚,猴群棲息在樹梢間,人們就在樹下守候。稍一疏忽,猴王一聲呼嘯,群猴就溜走啦。

金絲猴的皮毛十分柔軟,極其珍貴。在動物園裏,是受人們喜愛的觀賞動物。

灰金絲猴,又叫黔金絲猴,比金絲猴小些,身披灰褐色長毛,卻沒有金絲,因此又叫它貴州仰鼻猴。在國外,隻有英國自然博物館藏有一張灰金絲猴的皮。黔金絲猴的定名是在1903年,從這以後,就杳無音訊。直到1967年,才在貴州梵淨山發現並捕獵到一隻成年雌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