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附錄:冰心生平、著作年表簡編(1 / 3)

1900年10月5日(農曆庚子年國八月十二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府城隆普營。祖籍福建長樂橫嶺鄉。原名謝婉瑩。祖父謝鑾恩(子修)在福州光祿坊道南祠授徒為業。父親謝葆璋(鏡如)時任清政府"海圻"巡洋艦副艦長。母親楊福慈出身書香門第,能詩善文。1901年隨家移居上海,住在昌壽裏。

1903年父親改任煙台海軍練營營長,並籌建煙台海軍學校,隨家遷居山東煙台,住在煙台海軍采辦所。

1904年開始跟母親認字片,學寫牆上的對聯。

1905年遷到煙台東山北坡上的一所海軍醫院寄居,廊上東望就能看到大海,從此大海就在思想感情上占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

舅舅楊子敬舉家從福建福州遷到煙台。

1906年遷居煙台東山東邊海軍練營旁邊新蓋的房子裏,離海極近。常常走到山上海邊去,看海潮的漲落,那裏的一草一石,一沙一沫,她都感到無限的親切。開始在家塾裏附學。放學後跟著父親學打槍、騎馬、劃船……6月23日(農曆)大弟謝為涵出世。

1907年舅舅楊子敬講《三國誌》故事,她非常喜歡聽,舅舅公務一忙,講書便常常中斷,她就自己拿起《三國演義》來看,接著又讀《水滸傳》和《聊齋誌異》等書。這時開始偷偷地寫小說,第一部是《落草山英雄傳》,寫到第三回便停止了。接著又寫了一部《夢草齋誌異》,也因重複過多而停筆。

1908年8月10日(農曆),二弟謝為傑出世。

1909年表舅王逢先生擔任家塾教師,除讀國文教科書外,又添了《論語》《左傳》《唐詩》以及新舊散文如《班昭女誡》《飲冰室自由書》等。

由於表舅的善誘,開始熱愛詩,學對對子,看詩韻,課外習作七絕。父親和朋友開詩社的時候,也跟著旁聽。

1910年開始接觸當時為兒童寫的文學作品,如《無貓國》《大拇指》等,並把《大拇指》的故事講給弟弟們和小朋友們聽。

9月19日(農曆),三弟謝為楫出世。

1911年父親離任,全家遷回故鄉。先乘輪船從煙台到上海,住在虹口。時值辛亥革命爆發,大家紛紛捐款勞軍。她也把僅有的十塊壓歲錢送到申報館去捐獻。冬,回到福建福州,住在城內南後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

1912年福州的新年、元夜、端午、中秋的燭光燈影,使她感到非常新奇,仿佛走入古人的詩中。祖父房裏滿屋滿架的書,成了她的樂園,一得空就鑽進去翻書,讀了清袁枚的筆記小說《子不語》,林紓翻譯的法國名著《茶花女遺事》等,這是她閱讀西方文學作品的開始。

秋,報考福州女子師範預科,雖然未上過小學,卻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錄取了。開始接觸淺近的科學。

父親謝葆璋到北京中華民國海軍部任職。

1913年父親升任海軍部軍學司司長。初秋,她同母親和三個弟弟由舅舅護送到北京,住東城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14號。沒有正式讀書,閱讀母親訂閱的《婦女雜誌》《小說月報》。從雜誌後麵的"文苑欄"知道"詞",開始閱讀各種詞。寫了幾篇從無結局的文言長篇小說,如《女偵探》、《自由花》等。

秋,祖父80大壽,作回環詩。詩前寫道:"浮蹤萬裏客幽燕,恰值太公八秩年,自笑菲才慚詠絮,也裁詩句署新箋。"

1914年秋,以優異成績考取北京貝滿女子中學(今為北京一六六中學)。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政府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5月7日提出最後通牒,遭到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貝滿女中的學生,列隊到中央公園(中山公園)交愛國捐,她參加了這次學生愛國活動。

1916年參加直隸、山西兩省通考,名列前三名。

1917年暑期,貝滿、慕貞、篤誌以及天津的中西女中等校組織夏令會,她和同學們一起騎驢到臥佛寺參加了夏令會的各項活動。

1918年夏,貝滿女子中學畢業,獲第一名。秋,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

1919年5月,參加"五四"愛國運動,被選為學生會的文書,並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的宣傳股,開展罷課、罷市等宣傳活動。

8月25日,北京《晨報》發表了女學生謝婉瑩投稿的《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這是她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9月18日-22日,北京《晨報》連載了她的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第一次以"冰心"為筆名。

10月7日-12日,《晨報》連載她的第二個短篇小說《斯人獨憔悴》。不久,作品被改編為三幕話劇,公演後獲得好評。

10月30日-11月3日,《晨報》連載實事小說《秋雨秋風愁煞人》。

11月11日,《晨報》發表文藝剩言《我做小說,何曾悲觀呢?》。

11月22日-26日,《晨報》連載短篇小說《去國》。

12月1日,《晨報》紀念增刊發表散文《晨報……學生……勞動者》。

1920年1月6日-7日,《晨報》連載短篇小說《莊鴻的姊姊》。

1月29日,《晨報》發表短篇小說《一篇小說的結局》。

3月11日-13日,《晨報》連載短篇小說《最後的安息》。

3月15日,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合並到燕京大學,稱燕大女校。是日召開燕京大學男女校聯歡大會,會後,她寫了《燕京大學男女校聯歡會誌盛》,刊登在《燕大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周刊還發表了她的短篇小說《世界上有的是快樂……光明》,署名均為謝婉瑩。

4月6日-7日,《晨報》連載短篇小說《骰子》。

5月20日-21日,《晨報》連載短篇小說《還鄉》。

5月21日,加入"燕大季刊社",擔任編輯。秋,被選為編輯副主任。

6月10日,《晨報》發表短篇小說《一個兵丁》。

8月1日,《晨報》發表短篇小說《一個奇異的夢》。

8月9日,《晨報》發表短篇小說《一個軍官的筆記》。

9月,《燕大季刊》第一卷第三期刊登了謝婉瑩的散文《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闕名),《畫――詩》;短篇小說《一個憂鬱的青年》;雜感《譯書的我見》《解放以後責任就來了》《怎樣補救我們四周幹燥的空氣》。

9月12日和29日,《晨報》發表短篇小說《是誰斷送了你》《三兒》。

11月27日,參加比利時作家梅德林克的劇本《青鳥》的演出。這次演出是因北方五省發生大旱災,燕京大學為了賑災,女校和男校共同組織文藝募捐會,冰心把英文劇本譯成中文。開演那天,募款1200元左右。

12月18日,燕大召開救災大會後,冰心和兩位女同學,到各女校為災民募捐。

12月,《燕大季刊》第一卷第四期發表了她最早的詩作《影響》《天籟》《秋》,署名婉瑩。還發表了《文學家的造就》《圈兒》《我》等文。

12月21日,《晨報》發表短篇小說《魚兒》。

1921年由許地山、瞿世英介紹加入文學研究會。1月,在該會刊物――革新後的《小說月報》

第十二卷第一號上發表散文《笑》。

4月,《小說月報》第十二卷第四號發表了短篇小說《超人》,同期還發表了談文學創作的《文藝叢談》。

4月20日-21日,《晨報》連載短篇小說《月光》。

5月13日,《晨報》發表雜感《石像》。

6月,《燕大季刊》第二卷第一、二期合刊發表《自由――真理――服務》《五月一號》《法律以外的自由》《是非》《提筆以前怎樣安放你自己》《除夕的夢》等文,以及短篇小說《海上》,署名謝婉瑩、婉瑩。

6月,第二次到臥佛寺參加夏令會。20日寫了《山中雜感》,25日《晨報》發表時,孫伏園先生以記者的名義,寫了一段按語:"這篇小文,很饒詩趣,把他一行行的分寫了放在詩欄裏也沒有不可……"從此開始立意做詩。

6月29日,《晨報》發表了《青年的煩悶》。

夏,燕京大學理預科畢業。轉入文本科二年級。

7月5日和22日,《晨報》先後發表了散文詩《圖畫》《回憶》。

7月,《小說月報》發表短篇小說《愛的實現》。

8月4日、11日、15日,《晨報》先後發表了《非完全則寧無》(一)(二)(三)。

9月20日,《晨報》發表了兩首詩《迎神曲》《送神曲》。

10月19日,《晨報副鐫》發表了冰心的《介紹一位藝術家》。

11月,《小說月報》第十二卷第十一號發表了冰心的兩個短篇小說:《最後的使者》

《離家的一年》。

12月27日,《晨報副鐫》發表了冰心的詩《病的詩人》(一)。

12月1日,《晨報副鐫》發表短篇小說《一個不重要的兵丁》。

12月24日,《晨報副鐫》發表冰心的詩:《詩的女神》。同年,《燕大青年會賑災專刊》一書出版,收入謝婉瑩撰寫的《發刊詞》和《旱災紀念日募捐紀事》。

同年祖父謝鑾恩逝世。

1922年1月1日、6日-26日,《晨報副鐫》連續刊登冰心的小詩《繁星》。

1月,《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一號發表短篇小說《煩悶》。

1月至3月,北京《晨報副鐫》和上海《時事新報?學燈》發表了冰心的《假如我是個作家》《將來的女神》等詩,《十字架的園裏》等散文,以及短文《論文學批評》。

3月21日-6月30日,《晨報副鐫》間續刊登冰心的小詩《春水》。

3月23日-11月23日,先後在《晨報副鐫》《時事新報?學燈》上發表《玫瑰的蔭下》《不忘》等十八首詩。

4月,《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四號發表短篇小說《瘋人筆記》。

6月,《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六號發表短篇小說《遺書》。

9月,《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九號發表短篇小說《寂寞》。

10月,《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十號發表散文《往事》。

10月26日,《晨報副鐫》發表散文《到青龍橋去》。

1923年1月,詩集《繁星》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2月26日,《燕大周刊》創刊,發表論文《中國新詩的將來》。

2月-3月,《晨報副鐫》發表《致詞》《信誓》等詩。

4月,《小說月報》第十四卷第四號發表散文《夢》。15日,為《燕京大學一九二三年同級錄》撰寫序言。

4月24日,《燕京大學周刊》第八期發表論文《論文學複古》。

5月,短篇小說、散文集《超人》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詩集《春水》由新潮社出版。同月20日,畢業論文《元代的戲曲》脫稿,交導師周作人先生。夏,以優異成績畢業於燕京大學文本科,得文學士學位。同時獲金鑰匙榮譽獎。

7月25日,開始為《晨報副鐫》兒童世界專欄撰寫《給兒童世界的小讀者》通訊。29日開始刊登。通訊延續到1926年9月,共計29篇。

8月,赴美國留學。3日離開北京,前往上海。17日乘約克遜號郵船離滬。船上結識清華畢業生吳文藻,播下愛情的種子。旅途中寫了《紙船》《鄉愁》等詩。9月9日到達波士頓。

9月17日,開始在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學習。

11月下旬,因病住學校的聖卜生療養院。

12月15日,轉到沙穰青山療養院。

12月1日,《晨報副鐫》發表散文《好夢》:17日-22日,連載《遠道》

(詩)。

1924年2月12日,《晨報副鐫》發表詩《倦旅》。

3月,《小說月報》第十五卷第三號發表短篇小說《悟》。

5月,《燕大周刊》第45期發表散文《憶淑敏》。

6月,《小說月報》第十五卷第六號發表短篇小說《六一姊》。

7月,《小說月報》第十五卷第七號發表散文《往事》(二)。

7月5日,病愈,離開沙穰青山療養院,前往默特佛、自由、伍島等地遊覽。8月17日返波士頓,回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繼續學習。

8月8日-10日,《晨報副鐫》連載散文《山中雜記》。

9月,《小說月報》第十五卷第九號發表短篇小說《別後》。

10月,《燕大周刊》第48-49期連載《介紹一本書――"北京的塵沙"》。

1925年3月28日,波士頓一帶的中國留學生在"美術劇院"用英文演《琵琶記》,冰心負責設計服裝,並飾劇中的宰相之女。中國古典名劇的公演博得了好評。

開始把李清照的詞翻譯成英文詩。

6月22日,《語絲》第三十二期發表詩《赴敵》。

夏,到康耐爾大學暑期學校補習法語。6月18日前往銀灣、綺色佳等地遊覽。

7、8月,作散文《綺色佳》(一)(二)(三),刊《留美學生季報》1926年5月20日第十一卷第二號。

9月2日,到雪拉鳩斯,參加美東中國學生年會。14日,回到威爾斯利女子大學。

11月,感恩節在惠波車中戲作小說《姑姑》,刊《睿湖》1929年6月第一期。

12月12日,作詩《相思》。

1926年1月,《小說月報》第十七卷第一號發表短篇小說《劇後》。

3月10日,到惠登大學講演。

5月,通訊集《寄小讀者》由北新書局出版。

6月,用英文撰寫的碩士論文《李易安女士詞的翻譯和編輯》脫稿。

同月,父親謝葆璋升任海軍部次長。

7月,畢業於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得碩士學位。離美回國,7月27日抵上海,7月30日撰寫《寄兒童世界小讀者》通訊二十八,載《晨報副鐫》1926年8月7日。

8月2日,回到北京。31日撰寫《寄兒童世界小讀者》通訊二十九,刊《晨報副鐫》

1926年9月6日。

9月,回母校燕京大學國文係任教。

11月,應北京大學之邀,作《中西戲劇之比較》講演。

1927年3月20日,作《寄小讀者?四版自序》?刊《晨報副鐫》1927年3月24日。

6月,任《燕京學報》編委。

同月,《燕京學報》第一卷第一期刊登學士論文《元代的戲曲》,署名謝婉瑩。

同年,任燕大委員會委員。

同年,父親謝葆璋到上海,任海道測量局局長兼全國海岸巡防處處長。家遷往上海。

1928年先後為學生導演田漢的《咖啡店之一夜》,泰戈爾的《齊德拉》。

5月,"濟南慘案"發生後,她寫了一首充滿激情的詩篇:《我愛,歸來吧,我愛!》。

1929年2月,吳文藻獲美國哥倫比業大學博士學位,同時獲十年間最優秀的外國留學生榮譽獎,回到北平。在燕京大學社會學係任教,同時,在清華大學兼授兩門課。

5月,《燕大月刊》第四卷第三、四期發表《我曾》(詩)。

6月15日,與吳文藻博士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住妙峰山大覺寺的客房,後回上海、江蘇淮陰省親。

8月,回北平,遷入燕南園60號新建的住宅。

10月24日,為三弟謝為楫(筆名冰季)的小說集《幻醉及其他》作序。該書1930年10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11月20日,創作小說《第一次宴會》,刊《新月》1930年第2卷第6、7號合刊。

本年燕京大學教職員組織劇社。取名"熱鬧",業餘演尤金?奧尼爾的英文劇《馬可波羅》,冰心飾劇中的公主。

1930年在北平女子文理學院任教。

1月,《小說月報》第二十一卷第一號發表短篇小說《三年》。

1月,短篇小說、散文集《往事》,由開明書店出版。

1月,母楊福慈病逝於上海。

3月,開始翻譯敘利亞作家凱羅?紀伯倫的《先知》。

12月5日,寫詩《我再也不能承受這樣的溫存》。

1931年2月6日,生長子宗生(吳平)。

父親謝葆璋退休回到北平。

6月30日,完成紀念母親的長篇散文《南歸》,9月由北新書局出版。

7月16日,從燕京大學乘校車進城,在車中作詩《驚愛如同一陣風》,刊《北鬥》第二期。

7月30日,作詩《我勸你》,刊《北鬥》創刊號。

8月5日,完成小說《分》,載《新月》第3卷第11期。

8月23日,譯完敘利亞作家紀伯倫的《先知》,寫了序言,9月由新月書店出版。

1932年4月,在香山撰寫《冰心全集?自序》,以《我的文學生涯》為題,刊《青年界》第二卷第三號。

夏,在病榻上寫了散文《尋常百姓》,刊《文學》第三卷第一期。

7月,北新書局出版小說集《姑姑》。

8月,北新書局出版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

9月,北新書局出版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

12月,詩、散文集《閑情》,由北新書局出版。

1933年在清華大學任教。

1月,北新書局出版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

9月27日-10月21日,《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連載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

10月,北新書局出版小說集《去國》。

11月1日,為林培誌的小說集《娜拉的出路》作序。

11月28日,撰寫小說《冬兒姑娘》,載《文學季刊》1934年1月創刊號。

1934年1月,《文學》第二卷第一期發表散文《新年試筆》。

7月,《文學季刊》第三期發表小說《相片》。

7月,應平綏鐵路局局長沈昌之約,參加平綏沿線旅行團,經平綏全線,曆時六星期。

1935年2月,《平綏沿線旅行紀》由平綏鐵路管理局出版。

5月1日,生長女宗遠(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