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北新書局出版短篇小說集《冬兒姑娘》。
1936年1月,《青年界》第九卷第一號發表散文《二老財》。
4月,《人間世》第二期發表《一封公開信》。
4月27日,上海《大公報》發表散文《胰皂泡》。
5月,《自由評論》第二十五、二十六期合刊發表詩《一句話》。
6月,《宇宙風》第十八期發表散文《一日的春光》。
6月,《青年界》第十卷第一號發表散文《記薩鎮冰先生》。
6月7日,中國文藝家協會宣告成立,發表宣言,冰心在宣言上簽了名。
暑期,赴歐美遊曆,先後到達日本、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德國、蘇聯等國家。
7月,《文季月刊》第一卷第二期發表短篇小說《西風》。
10月1日,同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21人,發表《文藝界同人為團結禦侮與言論自由宣言》。
1937年6月29日,從歐洲回到北平。
11月9日,生次女宗黎(吳青)。
1938年暑期離開北平,9月到達雲南省昆明市。
1939年夏,由昆明遷到呈貢縣。
秋,在呈貢簡易師範學校義務教課。為學校寫校歌。
1940年2月,香港《大公報》發表散文《默廬試筆》8月4日,父親謝葆璋病逝於北平。
冬,舉家遷到四川省重慶市。暫代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組長。
12月7日,文協假中法比瑞同學會舉行茶話會,歡迎茅盾、冰心、巴金等來渝作家。
第一次見到周恩來同誌。
1941年1月-12月,以"男士"為筆名,在《星期評論》上相繼發表《關於女人》,共九篇。
3月,以社會賢達身份,擔任國民參政會第二屆參政員。但未出席在重慶召開的第一次大會。
3月15日,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第三屆理事。
辭去婦女指導委員會文化事業組織長職務,退還工資,遷居歌樂山。
12月21日,寫《悼沈驪英女士》,刊《婦女新運》1942年第四卷第一期。
1942年3月27日,寫《我的童年》,載《婦女新運》第四卷第四期。
11月,《婦女新運》發表詩《生命》。
11月24日,為羅常培的《蜀道難》作序。
12月12日,開始撰寫《再寄小讀者》通訊。共四篇。
1943年夏,繼續撰寫《關於女人》七篇。9月,天地出版社出版《關於女人》一書。
開明書店出版《冰心著作集》(小說集、散文集、詩集三卷)。
1944年8月,大弟謝為涵病逝於北平。
1945年2月22日,全國文化界進步人士在《新華日報》(重慶版)上發表《文化界對時局進言》,冰心在"進言"上簽了名。
1946年1月,《婦女文化》第一卷第一、三、五期刊登譯詩《吉檀迦利》。
4月,離開重慶,5月1日到達南京。
7月,回到北平。
11月9日,到日本東京。
1947年2月,《世紀評論》第一卷第五期發表散文《無家樂》。
7月,散文《丟不掉的珍寶》在《婦女月刊》第六卷第二期上發表。
7月,回國到南京參加第四屆國民參政會,先後在南京和北平作了幾次關於旅日生活和日本問題的演講。
8月,撰寫短篇小說《無題》,收入趙清閣編《無題集》,10月,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8年3月,被選為東京燕京校友會主席。
6月,在日本東方學會東京支部和東京大學文學部中國文學研究室共同主持下,作關於如何欣賞中國文學的演講,連續講了五次。
1949年受日本東京大學(原帝國大學)之聘,講授中國文學。
9月,東京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刊行《如何欣賞中國文學》(日文)。
1951年6月12日,在日本自由學園洪《詩人與政治》。
秋,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有關部門作了周密的安排,全家回到祖國。
1952年初夏,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辦公室接見了吳文藻和冰心,他們向周總理彙報了在日本為祖國工作的情況。
1953年創作中篇小說《陶奇的暑期日記》。
9月23日10月4日,出席在北京懷仁堂召開的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同時參加了全國文協會員代表大會。
11月14日,撰詩,《我得了一條紅領巾》。
11月21日,《北京日報》發表散文《莫斯科的丁香和北京的菊花》。
11月27日,參加中印友好協會訪問團前往印度,訪問了印度的19個城市和許多鄉村。
1954年1月12日,離開印度,經緬甸回國,2月4日到達廣州。回來後寫了《印度之行》,在《新觀察》第十一十二期連載。
3月,參加政協全國委員會組織的憲法(草案)座談會。
9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說散文選集》,她為選集寫了《自序》。
9月,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5日參加第一次會議。
10月9日,《北京日報》發表散文《偉大的保證,偉大的關懷》。
1955年1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譯作《印度童話集》。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吉檀迦利》。
4月2日,赴印度出席亞洲國家會議,22日離印回國。回來後寫了《印度重遊記》。
6月29日,赴瑞士洛桑參加世界母親大會。
8月2日,參加中國代表團到日本出席禁止原子彈和氫彈世界大會,並慰問日本的原子彈受害者。8月28日回到廣州。撰寫了《訪日觀感》《廣島――控訴的城市》等散文。
10月,提出為兒童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建議每位作家寫一篇兒童文學作品。
12月,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回福建視察。
12月30日,在上海參加了少年兒童文學創作座談會,並作了發言。
1956年2月,擔任中國亞洲團結委員會委員。
5月,中篇小說《陶奇的暑期日記》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6月,《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分別發表了《一個母親的建議》《一位專家,幾萬兒童》。
6月,《人民文學》發表散文《還鄉雜記》。
7月,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
8月,當選為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9月,翻譯泰戈爾的短篇小說《喀布爾人》《素拔》《棄絕》,發表在《譯文》第九期上。
11月11日,《北京日報》刊登《一個埃及的引水員》(詩)。
11月,左《文藝報》第二十一期發表《勇敢地向前吧,埃及的弟兄姐妹們》。
12月,翻譯印度安?波利塔的《許願的夜晚》,並寫了譯後記,利於《譯文》十二月號。
1957年1月31日,《中國少年報》發表短篇小說《小桔燈》。
2月,為《一九五六年兒童文學選》撰寫序言。該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春,到南京、鎮江、揚州、無錫、宜興、蘇州等地參觀。
4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散文《觀舞記》。
4月25日,《中國少年報》發表詩《別踩了這朵花》。
5月,《文藝報》第六期發表《試談短篇小說》。
6月,《詩刊》第六期發表《西郊短簡》。
7月,《收獲》創刊號發表詩《我的秘密》。
8月,翻譯印度薩?奈都的詩選並寫了譯後記,刊於《譯文》八月號。
10月1日,發表廣播講話《國慶寄語海外的母親們》。
10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詩《莫斯科的上空》。
11月21日,到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訪問老藝人郎紹安。寫了《麵人郎訪問記》。
《北京文藝》發表詩《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
12月20日,參加中國代表團赴埃及,出席亞非人民團結大會。
1958年2月,《詩刊》第二期發表《春風得意馬蹄疾》。
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我們這裏沒有冬天》。
3月11日,開始撰寫《再寄小讀者》通訊,到1960年,共寫21篇,先後在《人民日報》《兒童時代》上發表。
3月21日,《北京日報》發表散文《北京的聲音》。
3月21日,參加中國文化代表團,到西歐訪問,先到瑞士、繼抵意大利,訪問了羅馬、威尼斯等大小20個城市。4月22日,轉到英國,訪問了倫敦和格控斯哥、愛丁堡等城市。
4月,散文集《歸來以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她和石真合譯的《泰戈爾詩選》。
6月,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勞動、進行采訪,寫了《一個最高尚的人》《十三陵工地的小五虎》《大東流鄉的四員女健將和女尖兵》《十三陵水庫工地散記》等。
10月,到蘇聯的烏茲別克共和國首都塔什幹參加亞非國家作家會議。寫了《塔什幹的盛會》,刊於10月7日《光明日報》。
11月,參加中國勞動人民代表觀禮團,參加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1周年典禮。
11月,當選為中國民主促進會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委。
12月29日,寫《悼念羅常培先生》刊《中國語文》1959年一月號。
1959年2月8日,散文《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刊於《人民日報》。
3月1日,散文《像真理一樣樸素的湖》刊於《北京日報》。
3月,到河南的鄭州、登封、三門峽等地參觀。
4月,《詩刊》第四期發表《我是怎樣寫和的》。
4月,被選為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5月,《人民文學》發表《回憶"五四"》。
6月,譯泰戈爾短篇小說《夜中》《吉莉巴拉》,刊於《世界文學》六月號。
7月,《文藝報》《北京日報》發表《關於散文》《京戲和演京戲的孩子》等。
9月25日,開始為《北京晚報》撰寫《拾穗小劄》,直到1962年,間續發表了50多篇。
9月下旬,寫了《再到青龍橋去》,刊10月8日《人民日報》。
10月,短篇小說《回國以前》刊於《人民文學》十月號。
11月9日,寫《悼靳以》,刊《人民文學》十二月號。
1960年1月,《北京文藝》發表散文《像蜜蜂一樣勞動的人們》。
1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我們把春天吵醒了》。
3月,到湖北參觀工廠和水利樞紐工程。
4月,作家出版社出版詩、散文、小說合集《小桔燈》。
7月22日-8月13日,出席第三次全國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1961年2、3月,先後在《文藝報》《文彙報》《人民文學》發表《玉工的啟發》《談散文》《古戰場變成了大果園》等文。
3月24日,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常設委員會緊急會議。
5月,翻譯泰戈爾的《孟加拉風光》,刊《新港》五月號。
5月15日,參加中國文聯等團體聯合舉辦的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印度詩人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誕生一百周年紀念。
6月,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聯絡委員會主任委員。
6月,散文《櫻花讚》《中野綠子和小慧》《一寸法師》分別刊於《人民文學》《人民日報》《民間文學》,10月,散文《每逢佳節》《人民坐在"羅圈椅上"》分別刊於《文彙報》《光明日報》。
12月,應王震部長之約,到湛江農場參觀訪問。
1962年2月12日,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到埃及開羅,出席第二屆亞非作家會議。
4月,散文《尼羅河上的春天》,刊《人民文學》四月號;《亞非作家的戰鬥友誼》刊四月八日《文彙報》。
7月,在《上海文學》上,發表散文《一隻木屐》。
10月,《人民文學》發表散文《海戀》。
11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櫻花讚》。
12月,翻譯《加納詩選》,刊於《世界文學》。
1963年1月,翻譯黎巴嫩哈?紀伯倫的散文詩《沙與沫》,部分刊於《世界文學》一月號。
短篇小說《在火車上》,刊《兒童文學叢刊》第一期。
4月,《一九五九――一九六一年兒童文學選集》序言,刊《文藝報》第四期。
5月,在《人民文學》五月號發表散文《湛江十日》。
8月17日,陪同日本女作家三宅豔子到上海、蘇州、廣州參觀訪問。
9月,翻譯美國威?愛?伯?杜波依斯的《加納在召喚》,刊於《世界文學》九月號。
9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散文《三到青龍橋》。
11月5日,參加中國作家代表團赴日本訪問。
11月,翻譯阿爾巴尼亞拉齊?帕拉希米的《巡邏》,刊於《世界文學》。
1964年1月,陪同日本女作家鬆岡洋子到濟南、合肥、上海、廣州、新會參觀訪問。
2月11日,散文《春天在招手》刊於《人民日報》。
3月,作家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拾穗小劄》。
翻譯朝鮮詩三首,尼泊爾詩二首,分別刊於《世界文學》一、二月號和四月號。
6月,報告文學《咱們的五個孩子》刊《人民文學》。
翻譯北美印第安人民間故事《漁夫和北風》,刊於《兒童文學叢刊》第三期。
12月,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65年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與孫用合譯的《馬亨德拉詩抄》。
6月,《戲劇報》第五期發表詩詞各一首。
11月30日,《光明日報》發表散文《戰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抄家、批鬥等迫害。不久,得到周恩來總理的保護,解除了她的一些困境。
1970年1月5日,到湖北鹹寧作家協會的五七幹校。
6月,到湖北沙洋中央民族學院五七幹校。
1971年8月,離開湖北沙洋,回到北京。
1972年開始與吳文藻、費孝通等合譯英國赫?喬?威爾斯的《世界史綱》和美國海斯、穆恩、韋蘭的《世界史》上、中、下三冊。
創作《因為我們還年青》(詩)。
1973年1月,發表散文《櫻花和友誼》。
4月16日,參加中日友好協會訪日代表團訪問日本,5月18日回國。
7月,發表散文《中日友誼源遠流長》。
1975年1月,當選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月,到北京、天津等地參觀訪問。
6月,到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四省參觀。
1976年7月,《人民文學》發表散文《毛主席的光輝永遠引導我們前進》。
11月10日,香港《大公報》發表《人民的勝利》。
1977年1月,在《人民文學》上發表散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周總理》。
6月,散文《烏蘭托婭的話》,刊於《天津文藝》第六期。
11月,短篇小說《記一件最難忘的事情》,刊於《兒童文學叢刊》第二期。
12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對"文藝黑線專政"論的流毒不可低估》。
1978年2月,被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3月,被選為第五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
6月,開始撰寫《三寄小讀者》通訊,刊於《兒童時代》,到1980年2月,共發表通訊10篇。
《悼郭老》《老舍和孩子們》《追念振鐸》,分別刊《人民文學》第七期,《人民戲劇》第七期,《文藝報》第六期。
9月,被選為中國婦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79年1月,參加全國詩歌創作座談會。
3月,散文《臘八粥》,刊《新港》三月號。
5月,散文《我的故鄉》《從"五四"到"四五"》,分別刊於《福建文藝》第四、五期合刊,《文藝研究》創刊號。
7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散文《等待》。
9月,《文藝論叢》第八輯刊登《回憶"五四"》。
10月,被選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
10月,當選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980年1月,散文《近在眼前的地平線》《我的童年》,分別刊於《西藏文藝》第一期,《朝花兒童文學叢刊》第一期。
3月,《北方文學》發表短篇小說《空巢》。
4月,任中國作家訪日代表團副團長,赴日本訪問。
5月2日,《北京晚報》發表散文《光輝燦爛的虹橋》。
9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晚晴集》。
榮獲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榮譽獎。
12月,《兒童時代》第二十四期發表《生命從八十歲開始》。
1981年3月,《空巢》被評為優秀作品,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4月1日,《悼念茅公》,刊於《文彙報》。
6月2日,詩《獻給我們摯愛的宋奶奶――記一個小學生的話》,刊於《光明日報》。
7月,任中國兒童和少年福利基金會副會長。
8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譯詩《燃燈者》(馬耳他安東?布蒂吉格著)。
《童年雜憶》《我到了北京》,分別刊於《新文學史料》第三期、《收獲》第六期。
12月,翻譯黎巴嫩哈?紀伯倫的散文詩集《沙與沫》,全文刊於《外國文學季刊》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