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A性格色彩入門——跟樂嘉色眼識人
我是誰
有兩個人洗澡,一個人為了認清到底哪個是自己,就在手腕上綁了根紅繩,可洗澡的時候掉了。另一個人看見後也這樣想,於是就把紅繩係在自己手上。所以,第一個人看到後在想:“這家夥是我,那我是誰呢?”
當你斷定自己的性格色彩時,關鍵是不帶評判地觀察,嚐試把自己當成一個有趣的陌生人來觀察。最重要的是,不要企圖改變你觀察到的內容,無論你是哪種性格色彩都沒有好壞,最重要的是學會接納真實的自己。也許對大部分人而言,性格本色被後天的環境影響所抑製和阻礙時,會逐漸萎縮。你的天性早已飽受想要控製它、改變它成為另一副模樣的外力所摧殘。如果你容許後天環境繼續扭曲你的天性;容許後天被壓抑而導致的行為繼續埋藏自己的動機,你將一無所得,當然也無法判斷你和他人真正的性格色彩。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波隆尼斯勸誡他的兒子:“最重要的一點,對自己真實,就像黑夜和白晝,你不能對任何人虛假不實。”所以,請你對你自己保持真實!
本書的第一章,我反複強調“動機”與“行為”,“性格”與“個性”的核心差別,這正是“性格色彩”的奧妙所在。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判斷出自己的性格。那些在自我成長過程中少受環境和外力影響,相對保持“原生態”比較完好的個體,在自我認知上當然不費吹灰之力;受環境影響不深者,通過本書的“樂嘉性格色彩速寫”和各章的文字描述,也可大致了解自己的性格。但的確仍有一部分的個體,是需要時間反複思考自己的經曆,剔除環境和外力的作用,才可最後找到真正的自己。
影響自我認知的四大要素
當你在探索自己真實性格的過程中遇到阻礙時,我的教學和輔導經驗顯示,通常有以下四個方麵的原因可能會強烈屏蔽你的自我認知。這些問題的厘清可以幫助你更加清晰地判斷和梳理真實的自己:
家庭成長中父母的性格色彩和關係對自己的影響
人生中重大的記憶深刻的事件或經曆的影響
工作的影響
文化和習慣的影響
第一,家庭成長中父母的性格色彩和關係對自己的影響。
在所有影響個體的成長因素排名中,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性格色彩當拔得頭籌。的確,偉人的童年往往很不爽,但過分的是,因為自己想當偉人的老爹,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往往把自己孩子的童年搞得很不爽。當你成長在這樣一個“望子成龍”的強勢環境中或受製於強硬的個體時,個性的發展勢必受到巨大的影響。
所謂“強勢”或“強硬”,此處主要指向黃色或藍色。在前麵,我已詳細論述了這是有強烈改造他人欲望的兩種性格。紅色和綠色因無此欲望,我們稱之為“柔性的性格”。以改造手腕來講,黃色傾向於強製性和逼迫性;藍色傾向於用條條框框來束縛,是無休無止地水滴石穿型的說教。因為內心深處的堅持,他們按照自己規定的路線和指令,要求子女必須遵守。這兩種“改造狂人”都非省油的燈。
另外,有些父母的期待對孩子的發展可能影響深遠。例如,在父母都是黃色的家庭中,男孩被人期許要有運動員的體魄,並要非常堅強地麵對一切挫折而不許哭泣。如果家裏的兒子恰恰是黃色,要他實現父母的期望輕而易舉,甚至是一件樂事。但若是一個生性柔弱的綠色,就吃足了苦頭,從小隻要有眼淚流下,就會被父親斥責,他既不能使父母失望,也無法在籃球的對抗性運動或嚴格的紀律中找到樂趣。他的確可以打籃球,甚至打得很好,但是他並不認為籃球打得好是件趣事,他實在不喜歡這種人生的折磨。諸如此類還有“為什麼你不能像你哥哥一樣?”“好男孩不會那樣做”“隻有娘娘腔的男孩才會那麼注重外表去打扮自己”等。
個案一:黃色女孩A,初中時有女同學為閨中密友,形影不離,日久,其黃色的母親,怒斥其為同性戀,並將此事無中生有地報到學校。A原是學校的大隊長,此事大張旗鼓後,其所有的榮譽在一夜間盡數抹盡,且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歧視,從而給A在與人的交往上造成強烈心理障礙。此後,A在行為上呈現出相當的藍色狀態。
個案二:藍色男孩B,在黃色的父親奉行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政策中成長,屬於“老三屆”的父親把他上大學作為圓自己夢的一個工具。少時,類似“因為鞋子弄濕被罰赤腳佇立雪地”的事件數不勝數,更有甚者,父親曾在班級同學麵前,因為兒子的一個小小失誤當眾扇了他一記耳光,差點造成B失聰。在這種高壓的暴力下,藍色隻能持續壓抑自己,做父親要求的事,但內心充滿了刻骨的仇恨。直到成人後,個性中也逼出了許多非常強烈的黃色反彈。類似這樣的故事,影片《向日葵》正是極好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