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冒犯上帝的城市”(1 / 2)

說到巴比倫文明人們不得不想起舉世聞名的“空中花園”。它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令人遺憾的是,美麗的“空中花園”卻和巴比倫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築一樣,早已湮沒在滾滾黃沙之中。

“空中花園”是人間戀情的產物,關於它的傳說至今令人唏噓--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美麗公主米梯斯為王後。可婚後不久,國王發現公主總是愁容滿麵。尼布甲尼撒便問其故。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景色非常喜人,而這裏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供水係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河流,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輸水設備。使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麵。

是一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實在荒涼。我每天都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公主的思鄉病使尼布甲尼撒二世萌生了建造一座美麗花園的想法。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裏建造了一個階梯型花園,上麵栽滿了奇花異草,下麵是潺潺流水,園中還有幽靜的山間小道。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如此美麗的園林景色終於使公主眉開眼笑。由於花園比宮牆還要高。給人感覺像是整個禦花園懸掛掛在空中。因此被稱為“空中花園”,又叫“懸苑”。

公元前1世紀,作家昆特斯·庫爾提烏斯對“空中花園”作了這樣的描述:“無數高聳人雲的樹林給城市帶來了蔭蔽,這棵樹有12英尺粗,高達50英尺。從遠處看去,如蔭的灌叢讓人認為是生長在高大巍峨、樹木繁盛的山上森林。”

1899年德國考古學家羅伯特·科德衛在巴比倫城遺址進行挖掘。可由於地下水位太高,發掘僅限於新巴比倫時間後地層。盡管如此,他還是在發掘南宮苑時,在東北角挖掘出一個麵積有1260平方米的奇異建築--略帶長方形、處於半地下狀態。這個建築物由兩排小屋組成,每個小屋平均隻有6.6平方米。兩排小屋由一走廊分開,布局對稱,周圍被高而寬厚的圍牆所環繞。在西邊那排的一間小屋中發現了一口開了三個水槽的水井,一個呈正方形,兩個呈橢圓“空中花因”當然從來都不是吊在空中的。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尼尼微的毀滅使亞述國無情地消失在了曆史的廢墟中。多少個世紀以後。西方畫家們在他們的作品中總無一例外地把美麗的尼尼微描繪成末日到來前的淒涼。

形。考古學家分析,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空中花園遺址。因為那些小屋極有可能是原來的水房,而水槽則顯然可用來安裝壓水機。當年巴比倫人用土鋪墊在這些小屋堅固的拱頂上,層層加高。栽種花木。至於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壓水機源源不斷供應的。

考古學家經過考證證明,那時的壓水機使用的原理和我們現在使用的鏈泵基本一致。它把幾個水桶係在一個鏈帶上與放在牆上的一個輪子相連,輪子轉動一周,水桶就跟著轉動,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個過程,水再通過水槽流到花園中進行灌溉。考古學家還在在遺址裏發現了大量種植花木的痕跡。

空中花園實際上是一個築造在人造土石林之上。具有居住、遊樂功能的園林式的建築體。公元前5世紀,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考察並描繪了這個非凡的創造之後,“空中花園”便成了著名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了。

但是若幹年來,世人也無法證實考古學家的推理是否正確。

在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中,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獻記載。後來有些考古學家認為“空中花園”並不在巴比倫城,而是在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城。因為尼尼微城內也有許多的花園。當時的統治者為了灌溉這些花園,還專門從底格裏斯河引水過來。尼尼微的一個城門甚至被命名為“花園門”在眾多花園中,國王辛那赫裏布在自己宮殿附近建造的一處大花園最為著名。

花園依山而建,山上種滿奇花異草和許多樹種。辛那赫裏布花園因為建在小山上,山頂建有宮殿、廟宇,因此他的花園也被稱為空中花園。可備一說。

巴比倫城除了有著謎一樣的“空中花園”外,還有一座據說讓上帝感到又驚又怒的巴別通天塔。

這個說法來自《聖經·舊約》。《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非常肥沃的土地,於是就在那裏定居下來,修起了城池。後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決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堂去的高塔,這就是巴別通天塔。他們用磚和河泥做為建築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頂已衝入雲霄。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又驚又怒,認為這是人類虛榮心的象征?上帝心想,人們講同樣的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後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呢?於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由於人們不能通過語言進行溝通,所以巴別通人塔也無法建造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