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湖雙屍(2 / 3)

“有點意思!”韓印玩味著杜英雄的話,讚許道。

“那您怎麼看?”杜英雄沒有飄飄然,謙虛地問。

“凶手拋屍使用的是塑料編織袋,袋內除了裝有屍骨還填有海綿和石塊,表明凶手有比較成熟的閱曆和不錯的智商水平;且兩次都選擇於湖泊拋屍,其主要目的很明顯是掩蓋屍體和洗刷證據,這進一步表明,凶手是一個頭腦清醒、有組織力的人。

“通常來說,有組織力的凶手實際所處方位會遠離拋屍地,但‘湖泊’是一個特定的能夠完美掩飾和洗刷證據之所。而且我注意到,兩起拋屍方位距離相當接近,如果這是刻意所為,也許表明凶手會時常來此重溫記憶,所以第一作案現場,應該不會距離這裏很遠!”

韓印說完上麵一番話,轉過身子,背向南山湖,仰起頭,將目光投向遠處……

視線幾百米外是一條灰白色的公路,這一側風景秀美,恍若夢境中的世外桃源,另一側則瞬間穿越到充斥著人工商業氣息的繁華都市,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林立,布局相當龐大,一直延伸出視線所及,不用問,那一定是地產精英們的傑作。背靠郊區自然風景區,打著“環保多氧”的旗號,發展住宅樓盤和商業項目,似乎是近年來一些城市的風潮。在地產商獲取暴利的同時,也直接導致每個城市的綠色地界越來越少,自然環境遭到極大破壞。

“噢,那邊是市政府近年來著力打造的‘科技生態城’,裏麵包括星級酒店、旅遊度假村、學校、醫院、中高檔住宅區、豪華別墅區等,各種生活和商業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同時生態城中很大一部分土地被規劃成‘科技園’,作為省級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技術的產業基地,目前已有數百家創新型和環保型企業進駐園中。”高進循著韓印的視線適時介紹道,緊跟著又詫異地問道,“凶手會住得這麼近嗎?難道你覺得他會住在那邊的小區裏?”

“為什麼不可以呢?”韓印意味深長地笑道。

雲海市公安局,法醫科解剖室。

由南山湖中打撈出的屍骨,已經拚湊成兩具人形,分別擺在兩邊的解剖台上。其中一具,頭顱呈高度腐爛狀態,軟組織也基本液化,大部分軀幹都已露出白骨;而另一具,腐敗程度相對較輕,容貌大致能夠看清,麵部和下頜部留有銳器切口,軀幹上也留有一個Y字形縫痕,顯然當地法醫已經做過相應檢驗。經驗豐富的顧菲菲能夠看得出,該受害者頭麵上的銳器切口並非凶手造成的,而是法醫用於釋放腐敗脹氣以圖恢複死者容貌所致。當然,這是由於最初發現這具屍體時,死者的麵部和軀幹都鼓鼓的充滿脹氣,猶如一個龐然大物,也就是法醫學上稱為“腐敗巨人觀”的現象。不過要最大限度地恢複受害者容貌,隻排除腐氣是不夠的,之後還要將青綠色硫化血紅蛋白充分洗去,再以濃升汞酒精液浸泡12小時以上方可。

另外,從屍骨組成來看,凶手將屍體主要肢解成這樣幾大部分:頭顱,大腿根以上軀幹,雙乳,四肢,手掌和腳掌。目前未發現兩名受害者的雙乳,臀部區域也有皮肉缺失,四肢則完全呈白骨化,並被鋸成若幹段,上麵殘留著被猛火燒焦或烤焦的痕跡。由此判斷:凶手主要吃掉了受害者的乳房、臀部以及四肢上的肌肉。

案件主檢是一名李姓女法醫,從外貌上看要年長顧菲菲不少。她留著齊肩短發,鼻梁上架著度數很深的近視鏡,鏡片背後是一雙布滿血絲透著深深疲憊的雙眸,看起來她應該已經連續工作很長時間了。

李法醫站在兩張解剖台中間,輕咳一聲,嗓音沙啞地介紹說:“ 由牙齒以及恥骨聯合麵特征判斷,兩名死者年齡相仿,都在23歲至26歲之間,身材高挑,都在一米七以上。綜合環境、氣候因素,考慮到水下屍體腐爛速度相比陸地較慢等,就目前屍狀看,我左手邊台子上的應該在水下浸泡了一個半月左右,屬凶手首次拋屍,而右邊的隻有一周左右。當然,受害者的死亡時間恐怕還要再推遠一些,凶手既然是連同吃過肉的骨頭與其他屍骨一同拋出,便表明屍體曾經被存儲過一段時間,所以我大致推測:首名受害者差不多死在兩個月之前,應該在8月中旬左右,最近這名受害者則大概死於9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