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趣味故事(3)(1 / 3)

“我永遠敬愛你!”原來這封賀信是當年曾奚落過他的波多麗女伯爵久病後伏在病榻上寫的。其實,波多麗並沒有因格尼亞過去的浪蕩生活而歧視他,當他得知格林尼亞已痛改前非、發奮學習時,始終關心他取得的每一個成就。

馬克思說:“恥辱就是一種內向的憤怒。如果整個國家真正感到了恥辱,那它就會像一隻蜷伏下來的獅子一樣,準備向前撲去。”這一至理名言,對個人也是適用的。通過格林尼亞受侮辱後崛起的故事,說明有缺點的人,甚至“二流子”,也是可以通過努力為人類作出貢獻的,也是可以得到人民的承認和受到尊敬的。這類例子多如牛毛。西班牙一個名叫桑迪亞哥·拉孟伊卡哈的醫學家,小時好逸惡勞不好好學習,沾染不良習氣,因偷錢被學校開除,最後與一夥慣盜為伍,浪跡於外,父親被活活氣死。後來他猛然悔悟,發憤讀書,高中畢業便名列前茅,入大學後更加努力,25歲時便成為母校的首席醫藥教授,並因創立神經細胞學說等貢獻而榮獲1906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這又是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

對於有缺點、犯錯誤的青少年,人們應給予更多的愛,像格林尼亞的老師波韋爾和巴比爾那樣,這就更有利於他們的轉化;而不應對他們采取冷漠甚至歧視挖苦、諷刺打擊的態度,否則會使他們心灰意冷,難於改弦易轍,走上光明之路。而有劣跡的青少年本人,則應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坦然麵對缺點、改正錯誤,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說明自己確已舊貌換新顏,以取得人們的諒解而便於得到關愛,走向新生;而不應自暴自棄,甚至破罐破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不但會危害社會,還會毀了自己的一生乃至家庭。

退著走路的科學家

每年12月10日,都有幾位諾貝爾獎得主要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諾貝爾金質獎章、證書和資金,然後按照禮節,倒退著走路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倒退著走路這一禮節並不隻限於瑞典,在德國也是這樣。倫琴也遇到過這個問題。

1895年11月8日,倫琴發現了X光,在次年公開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幾個月中,倫琴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講學邀請。但他要繼續研究X光,於是隻好婉言謝絕邀請並致歉意,但無法拒絕德皇威廉二世的邀請。1896年1月13日傍晚,他到柏林皇宮去為皇帝及大臣作X光的表演。

除了X光的演示和講演外,還同皇帝一起進了晚餐,接受了一枚普魯士二級王冠勳章。離去時退著走路,一直到走出王宮。倫琴退著走路還算順利,因為他事前知道這個規矩,作了練習。這一練習在190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又一次派上了用場。

可是,對其他人來說,就不那麼順利了。

倫琴有兩位同胞,一位是大有機化學家威爾斯泰特(1872~1942),另一位是大化工專家哈伯(1868~1934)。前者在20世紀初研究葉綠素a、葉綠素b和黃色素的結構,取得了重大成就——1926年,終於發現葉綠素a、葉綠素b都是鎂的化合物。後者則在1909年報道了他用鋨催化劑得到的濃度為6%~8%的氨的成果,成為具有實用價值合成氨工藝的轉折點。他們作出這些成績後,也期待著有朝一日皇帝會像邀請倫琴那樣,邀請他們。於是他們便經常練習倒退著走路。

不順利的是威爾斯泰特。他是一位精致瓷器的愛好者、收藏者。兩人就在威爾斯泰特放有一些昂貴瓷器的房間裏練習倒走。結果,他們的練習以一隻昂貴的瓷器被打碎而告終。可是,他們始終沒有受到皇帝的邀請。

不過,有趣的是,他們當初的練習最終沒有白費。1915年,威爾斯泰特因對植物色素,尤其是葉綠素的化學結構等的研究,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哈伯也在1918年因對合成氨的貢獻獲同一獎項。先後獲獎那天,他們分別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獎品,麻利地倒退著走回自己的座位。更為有趣的巧合是:1915年是一戰前最後一屆、1918年是一戰後第一屆頒獎,這兩屆化學獎都分別由德國人獨享。

π的命運

稍有數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圓周率π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無理數,也是一個超越數。

在理論上說,可以把它計算到小數點後任意多位,但無法用一個有限數來表示它。

可是,曆史上卻不止一次發生過這樣的事,議會通過法律的形式,把π值規定為一個簡單分數、有限位的小數,甚至整數。

第一次發生在19世紀末葉的美國。一位名叫埃德溫·古德曼(Edwin JGooldman)的美國醫學博士,為了使印第安納州得到富裕,向該州眾議院介紹了“一個新的數學真理”,由於這個發現,這個州將會從王國那裏得到好處。於是他為此擬出一個提案。這個提案的第二部分有下列內容:發現第四個重要事實,即直徑與圓周之比等於5/4與4之比。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數學真理”是π=4∶(5/4),即π=32。由於該州公共教育局長對這一提案大力支持,所以該州眾議院於1897年2月5日一致通過了這個編號為246號的提案。接著,將它遞交給參議院的一個委員會。如果最終得到參議院的通過,該議案就將被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