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原本是希望兒子安分一些,所以讓他在神學院受點“正統教育”。可是,正是父親的這一舉動,讓達爾文站在了人生的轉折點上——在劍橋大學期間,他巧遇“伯樂”——有名的植物學教授亨斯洛。亨斯洛精通植物學、昆蟲學、化學、礦物學和地質學,長期不斷地觀察和研究自然。達爾文正是由於他的幫助和指導,才成為一個真正的自然科學家。
在劍橋大學的最後一年裏,有兩件事大大地影響了年輕的達爾文。一是他讀了兩部書:德國自然科學家洪堡著的《南美旅行記》,以及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耳著的《自然哲學入門》。這兩部著作激起了達爾文火一般的熱情,他很希望自己能在自然科學的宏大建築上添加一磚一瓦。
另一件事是,亨斯洛教授因勢利導,鼓勵達爾文努力鑽研地質學。達爾文聽從他的意見,讀了好幾本地質學著作,並且在短時期內考察了家鄉附近的地質情況,繪製了一套彩色地圖。
達爾文快畢業時,亨斯洛介紹他跟隨劍橋大學地質學教授塞奇威克去北威爾士旅行,考察那裏的古岩層地質。在這次旅行考察中,達爾文學會了發掘和鑒定化石,學會了整理和分析科學調查的材料,並且總結出一條十分有益的經驗:某些現象如不注意觀察,即使有顯著的特征也極容易被忽略掉。後來的事實證明,物種的起源和進化,就是一個顯著而曆來被人們所忽略的現象。這次北威爾士之旅隻是達爾文後來環球旅行的一個鋪墊,而後者導致了一場偉大的革命——生物進化論的創立。
達爾文的成才走的是一條獨特的道路。他雖然受過正規的大學教育,但是他“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是從自學中得來的”。這裏所說的自學,首先的和主要的就是向大自然學習。
盜竊案的啟示
1829年9月7日,德國卓越的化學家奧古斯特·凱庫勒(1829~1896)在達姆施塔特誕生了。凱庫勒原來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優秀的建築師,曾入吉森大學學習建築。然而,在吉森大學讀書期間,一次偶然的開庭審判,改變了凱庫勒的人生道路,使他成為一名聞名於世的化學家。
1847年,18歲的凱庫勒從出生地達姆施塔特市考入了吉森大學。
在吉森大學,凱庫勒第一次聽到尤斯圖斯·李比希的名字,大學生們對李比希教授無比尊敬、欽佩。同學們多次勸凱庫勒去聽李比希教授的化學課,他都沒有去,因為他對化學毫無興趣。此時,他正期待修建比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風格還要別致的新型建築。
這時,轟動一時的赫爾利茨伯爵夫人案件發生了。
案件是這樣的:赫爾利茨伯爵夫人有一隻名貴的寶石戒指,戒指上鑲嵌著兩條纏繞在一起的蛇,一條是赤金的,一條是白金的,異常精美。伯爵夫人的仆人偷去戒指,伯爵夫人告到法庭,仆人堅持說這枚戒指原是他的,而且早在1805年就歸他所有了。
法庭無法決斷,於是請著名化學家李比希幫助斷案。李比希測定了戒指的金屬成分後,當庭用平和、堅定的語氣說:“白金就是金屬鉑,1819年起才用於首飾業,罪犯硬說1805年就擁有這枚戒指,顯然是謊話。”
確鑿的實驗結論,迫使罪犯供認了盜竊戒指的事實。戒指案轟動一時,人們無不佩服李比希教授的淵博學識。
凱庫勒出於好奇,也旁聽了法庭的審判。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凱庫勒終於忍不住去聽了李比希教授的課。課堂上,李比希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著巧妙的幽默,其中不僅包括豐富的化學知識,而且還介紹了與化學有關的多種學科的知識,如生物學、農學、哲學等方麵的知識,從而引起了凱庫勒的極大興趣。
他為李比希精深的化學知識所折服。這位世界聞名的教授,給他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化學如同磁石一般愈來愈強烈地吸引著他。聽過一堂化學課之後,凱庫勒就決定經常去聽李比希的課程。從此對化學的興趣一發不可收拾。不久,凱庫勒說服了親友們,打定主意拋開建築學,轉而研究化學。經過10年的刻苦努力,終於成為有機化學現代結構理論的奠基人。
人們可能會惋惜建築界失去了一位優秀的設計師,但是拋開建築學的凱庫勒,要為有機化學結構理論建築一座精美的大廈!
1849年秋天,經過艱辛的努力,凱庫勒終於以優異的成績,跨進了李比希的化學實驗室。在吉森大學,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凱庫勒投身化學的時期,正是有機化學成為化學研究主流的時期。但在1850~1858年期間,有機化學處在比較混亂的狀態。當時,化學家們發現了有機化合物大量存在的事實,也合成出許多有機化合物。豐富的有機化學知識,為人類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但是,當時有機化學家們基本上是在盲目探索中前進,不像無機化學那樣有道爾頓原子論的理論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