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的駱駝隊可能就是在1943年3月10日左右離開杜茲的,在沙漠裏走了1~2天。安全地埋藏一大批珍寶,是不需要走更多的路程的。可是埋藏在什麼地點呢?這是一個無答案的謎。
隻是在幾周以後,收聽到的一則英國無線電新聞廣播稱:在杜茲附近沙漠邊緣的一次戰鬥中,英軍截擊並殲滅了一支裝備精良的德軍小分隊,它顯然是被派去一個邊遠地點執行任務後準備與所屬部隊會合的。據廣播稱,德軍士兵全都戰死了。
實際情況是很清楚的:這支隊伍在突尼斯的撒哈拉成功地埋藏了這批財寶以後,在返回杜茲途中遭到一支英國部隊的伏擊。在其後的戰鬥中,他們都戰死了。所以,沒有一個人知道隆美爾的金銀財寶埋在何處,甚至隆美爾本人也不知道。
戰後,為了尋找和占有這些珍寶,西方各國的政府和各種各樣的公司、團體、冒險家,紛紛登台,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探寶鬧劇,許多人還為此死於非命。其中最為甚者,大概要算圍繞“弗萊格案件”所展開的隆美爾珍寶之爭了。
1948年6月的一天上午,法國駐德國什圖特加特領事館裏,走進一個25歲的瘦高青年。他自稱皮切爾·弗萊格,前來申請去法國科西嘉旅遊的簽證。法國代辦得知他曾是黨衛軍駐意大利潛水分隊的司務長時,頓生疑竇,便說:“我可以考慮您的申請,但您必須講出前往科西嘉的真實目的。注意,別拿雞毛蒜皮的事來蒙我!”
弗萊格一怔,但他略加思索後,就講出一段令人震驚的往事來:
1942~1943年,弗萊格曾在黨衛軍駐意大利某海港的潛水分隊服役。1943年9月的一天,他突然奉命帶上潛水具前往科西嘉向黨衛軍中校路德維格·德裏爾報到。9月17日,德裏爾等四名軍官,又帶他出海來到巴斯提亞市外的聖弗羅倫海灣。弗萊格的任務是:在海底尋找一個能容納六隻鐵箱的隱蔽處。經過幾天下潛後,他終於在水深55米的海底峭崖上,找到了一個洞穴,便用浮標做下記號。次日淩晨,四名軍官又帶弗萊格出海,這一次,艇上多了六隻體積為80厘米×40厘米×40厘米的鐵箱。來到浮標處後,弗萊格開始做下潛準備。這時,一個軍官用六分儀測下了這個點的坐標,並記在了紙上。弗萊格“無意”中瞟了那紙一眼,便牢牢記住了上麵的數字。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根據幾個可見的岸上地物(一幢被炸毀的房屋、一座燈塔、一小片樹林),估算了沉物點的方位。
但兩天之後,弗萊格在科西嘉突然被蓋世太保逮捕。受審中他才知道,箱子中裝滿被那四個軍官偷出來的金幣、珠寶、首飾之類的貴重品。弗萊格一口咬定自己隻是執行命令,其他事一概不知,更說不出藏寶點的準備位置。後來他在軍事法庭出庭作證時,得知四個軍官也沒招供。最後,德裏爾等軍官被槍決,他也被罰在東方戰線去打仗。
當天,一份絕密電報飛向巴黎。緊接著,一個專門鑒定委員會成立了。專家們對弗萊格提供的情況做了仔細分析,並提出了一係列疑問。例如,黨衛隊軍官們怎麼會讓一個素不相識的潛水員來幹如此詭密之事呢?如此重要的坐標會讓弗萊格“瞟”去嗎?弗萊格既然與犯罪毫無幹係,事先又不知箱中何物,為什麼不向蓋世太保供出準確的藏寶點呢?總之,鑒定委員會對弗萊格的話充滿懷疑,但法國政府還是決定利用弗萊格去尋找這批珍寶。而萊恩伯格公司則自告奮勇地承擔了具體工作。
在巴斯提亞,弗萊格顯得非常自信,在同當局代表談判時,他堅持要以得到三分之一珍寶為條件,才肯對探寶工作提供幫助。當局則要在找到珍寶後才談報酬問題。雙方最後還是達成了協議。幾天後,弗萊格手持藏寶點示意草圖,領著萊恩伯格公司的全部船隻,浩浩蕩蕩地向海上開去。但很快就出現了混亂:弗萊格圖上的方位,同他“瞟”來的坐標對不上號,而且,沿岸數十公裏內,根本就找不到他所說的地理標記。
弗萊格顯得手忙腳亂,不是抱怨岸上變化太大,就是咒罵那個軍官根本不懂六分儀。最後,專家們隻得根據弗萊格的草圖和他那充滿矛盾的解釋,劃定了一個大概搜索區。十名職業潛水員依次下潛,弗萊格也下了海。這時人們發現,這個前黨衛軍潛水員,對潛水卻幾乎是個門外漢。
時間一天天過去。幾個月後,探寶費用已達100萬法朗,可連寶藏的影子也沒見到。人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上了當。最後,萊恩伯格公司總經理找到弗萊格,隻說了一句話:“騙子,你害得我破了產,但你這個惡棍也絕無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