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弗萊格在意大利某海軍基地當上等水兵。9月17日,蓋世太保突然往他們的快艇上運了六隻鐵箱,然後,又留下以德裏爾為首的三名軍官。他們艇奉命駛往科西嘉去加入一支護送物資回德國的艦隊。起航前,德裏爾對箱子裏的東西做最後一次清點,在一旁幫助開箱的弗萊格大吃一驚:箱中裝的竟全是金銀財寶。9月18日,快艇駛達巴斯提亞港,正遇上聯軍對該港的猛烈空襲。在如此危急的情況下,德裏爾便下令將珍寶沉入海底。弗萊格記得沉寶地點離岸不遠,正對著一座被炸毀的清真寺。
對於自己這些年的失蹤,弗萊格解釋說,1949年,他在波列托村被黑手黨綁架。匪徒在逼他畫了張藏寶點示意圖後,就將他放了,還給了他一點酬金;但他們警告說,如果今後他本人或通過別人再來探寶,定殺不饒。他嚇壞了,所以一直躲到德國一個小鎮上,隱姓埋名13年。
對弗萊格的這些話,戈德利認為更不可信。於是,他決心查清這個弗萊格先生的真實麵目。
僅僅半年,戈德利的調查就有了重大突破。原來,這位弗萊格先生,不僅履曆,連姓名都是假的。他的真名叫瓦爾特。真姓則是由字母K開頭的一個詞。在1948年以前,K從未涉足科西嘉,甚至連法國也沒去過。1945年,K因為是黨衛軍成員,被美軍關進了達豪集中營。在眾多重要納粹戰犯中,他的罪行簡直無足輕重,所以行動較自由。事有湊巧,同營中有個叫施密茲的納粹骨幹,他的長相、身高、膚色等,都幾乎同K一模一樣。施密茲在對K做了一番觀察和交談後,便決定收買和利用K。一天傍晚,施密茲在營房的一個角落裏悄悄告訴K,他曾是隆美爾手下一支特殊分隊的指揮官,專門負責把各部隊搶來的珍貴物品運往德國。1945年,他見帝國敗局已定,便將許多來不及運走的珍寶分三處藏了起來——澳大利亞、意大利、科西嘉附近海底。施密茲提出,隻要K同意將自己的身份證和衣服給他,他就把三個藏寶點的示意圖給K。K答應了,於是便得到了三張草圖。但施密茲當天半夜卻被軍事警察帶走,從此便失蹤了。K知道,要發財,隻要得到一處珍寶就足夠了,但首先必須得到自由。於是,他去求見集中營美軍代表布雷坦巴赫大尉,說自己偶然知道兩個納粹的藏寶點,並畫了在澳大利亞和意大利兩個點的示意圖。
兩支美軍特遣隊立即向圖上所繪的地點奔去,結果滿載而歸:在澳大利亞,挖出了許多藝術珍品;在意大利,找到了大量珍寶首飾和貨幣。於是,K被獲釋,而且當局還按他的要求,給了他一張寫著皮切爾·弗萊格的身份證和一筆獎金。靠著這筆錢,弗萊格在過了兩年舒心日子後,於1947年前往漢堡,參加了一個自費潛水訓練班,開始為科西嘉之行做準備。
戈德利在掌握了這些材料後,便確信施密茲講的第三個藏寶點肯定存在。1962年,他把這一切告訴了好友、海底考古學家埃德溫·林克,並出示了部分文件和地圖。於是,兩人開始做探寶準備。為了不走漏風聲,所有雇傭人員都必須作出對該工作保密十年的承諾。林克很快就將“潛海者”號快艇改裝成了一個設備齊全的浮遊實驗室。整個行動的基礎,就是弗萊格在集中營時得到的示意圖。
1963年4月19日,“潛海者”號快艇不聲不響地駛達巴斯提亞港。盡管戈德利和林克用心良苦,“潛海者”一出海,還是被一艘漁輪盯上了。這漁輪像幽靈一般,不即不離,搞得探寶者們個人緊張萬分,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而且沒過多久,戈德利就收到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先生,我想就‘隆美爾珍寶”一事警告您幾句:在這件事上,死的人已經不少了,勸您不要把自己的名字也加上去。這珍寶是我們的!”信的署名無法辨認。
“潛海者”灰溜溜地走了。又是一次以失敗告終的探寶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