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與生理學家相約(6)(2 / 2)

為了能得到更多的眼淚,他把檸檬汁擠進眼睛裏,逼出淚水。即使這樣,也仍不夠試驗用,他勸說工人們也這樣,無奈他怎麼勸說,工人們也不肯做。“你們給我眼淚,我給你們錢,每次三便士,怎麼樣?”工人們當然很高興,眼淚居然也可以賺錢!於是紛紛動手按照他說的去做。

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人體除了鼻涕、眼淚外,許多組織的分泌物都可以溶解甚至消滅某些細菌。這種物質在體內產生,溶解消滅細菌的同時,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他稱這種物質為溶菌酶。這雖是一項獨特的發現,但它並沒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溶菌酶不能有效殺死那些對人體危害很大的病菌。

1928年,弗萊明在一次做實驗中,一個暴露在空氣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基被一種青黴菌汙染了。一段時間後,弗萊明發現培養基中青黴菌周圍的細菌沒有了,而其他區域的細菌繼續生長。弗萊明推斷青黴菌產生了某種物質使這些有害病菌的生長受到抑製。很快他得到了有力的證據證明確實如他所推斷的,該物質抑製並殺死了許多病菌的生長。由於這種物質是青黴菌產生的,所以他將其命名為青黴素,當時他還發現青黴素無害於人和動物。

1929年元月9日,弗萊明的助手克拉多克不停地打噴嚏,弗萊明用有青黴素的肉湯清洗了克拉多克的鼻腔。三小時後,又洗了一次。克拉多克不再猛打噴嚏了。這是弗萊明第一次在病人身上成功地使用了青黴素。

弗萊明於同年將這一重大發現公布於眾。可一開始,人們並未認識到這項發現會給自己的健康帶來什麼重大益處。弗萊明強調指出青黴素若廣泛應用於醫學治療中,會有光輝的前景。

但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提純青黴素。就這樣,以後的十幾年中,青黴素一直沒有被廣泛應用,提純技術也一直沒有突破。

20世紀30年代末,霍德華·瓦爾特·弗洛裏和尼恩斯特·鮑裏斯·錢恩這兩位英籍醫學研究家,有一次看到弗萊明的論文,在重複了弗萊明的實驗,並證實了這一發現的正確性後,他們決定要想辦法提純這種神奇的物質。

青黴素的純度開始時非常低,要想提煉出能夠治療一個惡性病人的藥,就需要裝滿一節火車車廂的培養液。後來,他們曾用玉米汁培養黴菌,青黴素的含量一下提高了十倍;采用來自世界許多地方分離出的優良菌種,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兩單位(一單位為0.625微克)一下子提高到40個單位。令他們激動不已的是在一個爛西瓜上找到的青黴菌,使青黴素的產量從每立方厘米40個單位猛增到200個單位。

1941年2月,一位紐約警察由於葡萄球菌感染到血液,情況危急而住院治療。12日,他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接受青黴素注射的人。24小時後,這個生命垂危的病人,病況竟然大為好轉。

弗萊明對於這個令全人類都為之歡欣鼓舞的好消息,卻有自己的想法:“我想,賦予我的榮譽無論多大,比起我能否成為一種工具,在某種範圍內減輕人類痛苦這個希望,世上一切地位權勢便顯得無足輕重了。”

二戰期間,在美國的伯利漢城的柏西乃爾陸軍醫院,就是用這種叫做青黴素的藥品,在209名被醫生認為幾乎無法治愈的病人身上做了嚐試,結果206人都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最開始,青黴素成了戰時傷員的專用品。一直到1944年,美國已有2000所青黴素倉庫,英美兩國公民才在治療中廣泛使用青黴素。二戰後,penicillin(青黴素的英文名稱)已是風靡全球,家喻戶曉了。

弗萊明、錢恩和弗洛裏三人也正因為這項偉大的功績同時被授予1945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青黴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類抗菌素,以後,人們在青黴素的基礎上又找到了許多其他新型抗菌素,而久經“殺場”的青黴素卻一直擁有最廣泛的應用領域。

青黴素是用途最廣的抗菌素類,從流感引起的感冒和扁桃腺發炎,到白喉、猩紅熱、淋病和梅毒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均可被青黴素有效地控製和治愈。

青黴素對於少數人會有較強的過敏反應,所以注射青黴素之前都要預先做皮膚過敏試驗,過敏體質者便排除在使用範圍之外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青黴素是一種很理想的“高效無毒”藥。一個非過敏者,一天內注射100萬單位的青黴素也不會產生副作用,而實際50萬單位的劑量就可以有效地治愈一些疾病了。

1955年,偉大的醫學家弗萊明帶著成功,帶著人們給予他的厚愛,離開了人世,終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