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生理大發現(3)(2 / 3)

解決這個問題,也是通過放射性同位素的實驗來完成的。

在早期的實驗中,使用11碳,它雖然有放射性,但是壽命很短,很不穩定,幾乎在半小時左右就消失了,很難用它來進行研究。

1945年,在原子反應堆裏出現了同位素14碳。它的壽命比較長,他很穩定,適合用來實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生物化學家卡爾文和本森領導的一個實驗小組,把一種單細胞的綠藻放在含有14碳的二氧化碳裏,經過短暫的暴露,目的是讓綠藻進行最早階段的光合作用。然後把細胞放在熱酒精中殺死,再磨碎,塗抹在色譜紙上麵進行分離,隨即出現放射顯影圖,最後在紙上找出哪些點是放射性的,進一步研究這些物質的化學性質。

根據暴露的時間,他們發現僅僅一分半鍾,在紙上就找出了十五種不同的放射性物質。種類太多了,不好研究,他們隻好縮短暴露時間。後來隻暴露5秒鍾,結果在紙上找出五種放射性物質,其中有兩種放射性很強。經過深入的研究,這兩種物質都屬於含有三個碳原子的物質,叫做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的形成過程是比較複雜的。它再經過一係列的生物化學變化和許許多多的步驟,最後才形成了澱粉。

通過卡爾文的這個重要發現,人們才明白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水裏的氫和二氧化碳是怎樣進行活動,最後形成碳水化合物的。

為了表彰卡爾文和他的同伴們十年的努力探索,瑞典科學院於1961年授予卡爾文諾貝爾獎金。

三、葉綠素的秘密

葉綠體

葉綠體好比工廠的車間。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上麵進行的。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葉綠體是橢球形的,周圍有兩層半透性的薄膜,它好像是“車間”的圍牆。

葉綠體的麵積大小不一,一般直徑是5—10微米。葉綠體的外形和個體大小雖然千差萬別,但是,“車間”內部的布置卻有共同的特點,都像一層層重疊的雲片,生物學家把它叫做葉綠體的片層結構,也叫層膜。片層裏排列著葉綠素,就像澡塘裏鋪得整整齊齊的瓷磚那樣。

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結果說明葉綠素不是均勻地分布在葉綠體裏麵的,而是集中在片層的光合膜上麵。葉綠素在基粒上麵有一定的排列順序,才形成了片層結構。在片層結構上還有其他色素和蛋白質、脂肪等等。

葉綠體細胞裏的色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綠色的葉綠素和橙黃色的類胡蘿卜素,另外還有花青素等等。有時候,花青素的量還會很多,甚至葉片的綠色都會被它所遮蓋,比如秋天楓樹的紅葉,紅莧菜的葉子都是紅色的。

原來,紅莧菜的綠色是隱藏在紅色之中的。那紅色是葉片所含花青素顯示的顏色。花青素能溶解在水中,水溫越高,它越溶解得快。而葉綠素卻不溶於熱水。因而,在沸水中,紅莧菜就脫去紅色的“外套”,露出綠“襯衣”——葉綠素來了。每年秋天楓樹的紅葉,那是因為氣溫下降,樹葉裏的葉綠素被破壞,花青素就顯出了美麗的紅色。

別看花青素把紅莧菜打扮得這麼鮮紅妖豔,雖然它也吸收陽光,卻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默默無聞地製造養料的,卻是隱居在花青素背後的葉綠素。隻是由於花青素濃妝豔抹,色彩太鮮豔了,才把生產的“主人”——葉綠素遮蓋住了。秋海棠、楓樹等植物,它們的葉子是紅褐色或紫紅色的,原因也是這樣。

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深海裏的藻類植物紅藻,它生活在海底,不能直接吸收太陽的紅光和藍紫光,因為它們被海水吸收了。盡管紅藻裏含有葉綠素,可是“綠色工廠”還是不能開工生產。它被迫改裝了生產“機器”,利用它身體裏邊的藻紅蛋白和藻藍蛋白,來幫助吸收透射力很強的藍紫光,然後把能量傳遞給葉綠素來進行光合作用。這種隻幫助葉綠素吸收光能的色素,叫做鋪助色素。這種輔助色素在普通綠色植物中也是存在的。葉綠素分為葉綠素a和葉綠素b。葉綠素b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但它能吸收光能,然後把光能全部傳給葉綠素a。高等植物“綠色工廠”中的輔助色素是葉綠素b,它是黃綠色的,所以葉片外表是綠的。

紅藻和褐藻(比如海帶)的輔助色素是紅的和褐色的,但進行光合作用的也是葉綠素a,盡管外表可以有各種顏色。

葉綠體是怎麼樣通過葉綠素吸收太陽光能的?對太陽光裏的七色光吸收的情況又是什麼樣的?

俄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季米裏亞捷夫用了30多年的時間,研究探索植物在光合作用中綠葉是怎樣攝取太陽光的。當時,他的實驗是這樣做的:

拿來幾隻試管,每一隻試管中各放一片大小相同的綠葉,並且封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然後,把試管分別插到試管架上,試管之間用黑紙隔開,避免它們之間相互幹擾。再取三棱鏡一枚,把射進來的太陽光分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讓七色光分別照射到試管上麵。經過三小時以後,測定試管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和綠葉內含的澱粉量。結果發現:照射紅光的試管裏二氧化碳減少得最多,葉片製造的澱粉也最多,照橙光的次之,照藍光的第三;而照射綠光的試管,裏麵的二氧化碳幾乎沒有減少,葉片裏也找不到澱粉。這個實驗告訴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