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生理大發現(4)(3 / 3)

更有趣的是,那些長期生活在沙漠裏的仙人掌,可稱是景天科植物中的佼佼者了。白天,沙漠奇熱,它惜水如金,緊閉氣孔;一到晚上,氣孔敞開,由一種酶把二氧化碳先運到細胞的液泡中,暫時貯存起來。等到白天,在強烈的陽光下再“閉門生產”。這時候,二氧化碳再源源不斷地從液泡運到“車間”。科學家發現仙人掌負責和二氧化碳結合的酶,同四碳植物的酶一樣,都是結合能力很強的酶。二氧化碳進入仙人掌的綠莖以後,也是先形成一個含有四個碳原子的化合物,但是又和甘蔗、玉米等四碳植物不同。甘蔗是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不需要在液泡裏暫時貯存。

從以上和二氧化碳產生不同變化的植物類型來看,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比三碳植物高,所以,世界上許多農業專家、生物學家都力圖把三碳植物變成四碳植物。從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光呼吸,科學家們得到啟示:想辦法降低光呼吸作用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但是,做了許多實驗都沒有成功。經過研究,現在自然界中的四碳植物,大約有一百多種,大多都是起源於熱帶的植物;其餘的基本上是三碳植物。科學家正繼續探索三碳植物變成四碳植物的途徑。

大約到70年代初期,美國科學家又發現在濱藜科的植物中,既有三碳植物,又有四碳植物。

他們用這兩種植物進行雜交實驗,也就是讓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進行異花傳粉。結果,在後代植株上麵,表麵看起來像四碳植物,實際上,四碳植物的優點卻沒有了。分析主要原因是由於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內部結構和功能不同。從這個實驗說明用雜交的辦法目前是不行的。

科學家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最有希望的辦法是基因移植,也叫做遺傳工程,這樣才有可能提高低光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什麼是基因呢?平時,你所看到的植物各種各樣,有的高,有的莖細,有的花小,有的果大等等,這些叫做不同的性狀,而且這些性狀可以遺傳下去。是誰控製著生物體中多種多樣的性狀呢?原來,在細胞核裏有許多棒狀的染色體,在染色體上麵就排列著許許多多基因,一個基因控製著一個性狀。因為基因可以一代一代地遺傳下去,所以生物的性狀也就跟著遺傳了。

隨著現代生物學的發展,科學家能夠運用一種專門的技術給生物細胞做“手術”,把基因從一個生物體的細胞裏移植到另一個生物體的細胞裏去。這個專門技術叫做遺傳工程。如果把四碳植物的遺傳基因移植到三碳植物裏麵,這樣,三碳植物也就像四碳植物那樣長出先進的“生產設備”,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綠色工廠”合成的產品,就可以翻幾番,地球上就可以增加多少億噸的糧食。

開發能源的新途徑

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約耗費煤炭等能源物資幾十億噸,1979年,美國單石油一項就消耗九億兩千四百萬噸之多。如果按這個速度耗費,要不了二百年,地下貯藏的石油、煤等能源就要消耗殆盡。所以,科學家正在千方百計地尋找新能源。

探索光合作用的秘密,是開發能源的理想辦法之一。

大家知道,太陽光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能源,水也是最豐富的資源。如果能像“綠色工廠”那樣,吸收太陽光來分解水,把水變成氫氣和氧氣,那該是多麼理想的辦法!氫氣是不汙染空氣的良好能源,現在一般用電分解水得到它,還要消耗大量的電源。所以,模擬光合作用用光來分解水是重要的方向。

人類有沒有辦法實現這個理想呢?

這,乍看起來似乎十分困難。因為通常綠色植物利用太陽光分解水總是放出氧氣和生成還原態氫,再用還原態氫去還原二氧化碳,生成碳水化合物,而不會放出氫氣來。

然而,人們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也找到一些植物用光分解水以後是能放出氫氣的。比如,有一些藻類——綠藻、紅藻和藍綠藻等等,它們身上就有一種特殊的放氫酶。人們把它們放在無氧條件下培養一個時期以後,在光照下就可以產生氫氣。雖然這些植物產生氫氣的量很少,而且放氫的速度也慢,但它畢竟給人類仿照植物的光合作用來分解水作出了啟示。

1973年,美國科學基金會特別撥出一筆經費,成立專門研究小組,研究如何仿照“綠色工廠”分解水製取氫氣和氧氣的辦法。經過努力,果然有所突破。研究小組提出用葉綠體和放氫酶聯合作戰的方案來光解水。他們從菠菜葉子中提取葉綠體,從梭菌體內提取放氫酶,把它們混在一塊,再加進一個能傳遞電子的化合物——甲基精紫。然後,把它們安置在無氧的環境中,經過太陽光的照射,結果,很快地放出了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