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生理大發現(6)(2 / 3)

1838年10月的一天,為了消遣一下,他拿起了一本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看,忽然,他心中的謎被解開了。

馬爾薩斯寫道,任何動物的繁殖速度都大於它們食物的增長速度,這樣就會有一部分生物在生存競爭中死亡,從而使動物和它們的食物達到新的平衡。比如森林中有50頭梅花鹿,個個長得都很健壯。隨著鹿的增多,森林中的食物變得不夠吃了,於是大批的鹿死亡,隻有身體強壯的鹿幸存下來。

這給了達爾文很大啟示。自然界中這種生存鬥爭比比皆是。每一個生物都在為生存而鬥爭,在鬥爭中,不利的變異被淘汰,有利的變異被保留下來。

他想到在北大西洋馬德拉島上的昆蟲,它們當中大部分翅膀都退化了,不能飛,而少數翅膀又特別發達。達爾文現在明白了,原來馬德拉島上經常刮大風,那些會飛的昆蟲大部分都被刮到海裏淹死了,隻有少數翅膀特別發達的,或爬在地上不會飛的昆蟲才被保存下來,經過許多年,島上就隻剩下翅膀特別發達或不會飛的昆蟲了。

自然環境就是這樣選擇生物,通過生存鬥爭,適者生存,生物不斷進化著,達爾文把這叫做自然選擇。

達爾文把他的想法告訴了他的朋友地質學家賴爾和植物學家虎克,開始動手撰寫他的巨著《物種起源》。

達爾文與華萊士

從1842年起,達爾文開始起草進化論的提要,1844年,他完成了《物種起源》的詳細提綱,直到1858年,他仍在繼續撰寫這部書。

他的好朋友賴爾和虎克不斷催促他,趕快把他的理論寫出來,並且警告他,不然,就會有人跑到你的前邊去了。

達爾文聽了隻是一笑了之。他是一位非常嚴肅認真的科學家,他非要找到確鑿的證據才肯動手,並且要讓他的理論盡可能完善、嚴謹。

果真有一個年青人趕到他前邊去了,那就是華萊士。

華萊士也是英國人,他比達爾文小14歲,經曆與達爾文也很相似,從小就熱愛大自然,並到世界各地去探險。

華萊士曾到南美洲的熱帶地域和亞洲東南的馬來群島去旅行。馬來群島的島嶼南下與澳大利亞相連,北上與亞洲相連。華萊士發現,從巴厘島和龍目島之間存在一條分界線,東西兩側島嶼上的動物和植物迥然不同,這條分界線至今被稱為“華萊士”線。

1855年,華萊士在加裏曼州考察時,就發現物種是變化的,非常巧,他也是閱讀了馬爾薩斯的著作,得出了“物種變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並且也稱之為“適者生存”。

華萊士的性格與達爾文完全不同,他一旦產生某種新思想,馬上就伏案寫作,兩天完稿。

華萊士把自己的論文寄給了他所尊敬和信賴的一位學者,這個學者就是達爾文。

1858年夏天,達爾文收到了華萊士從馬來群島寄來的論文《論變種無限離開原始型的傾向》

,並解釋道,這是一篇探討物種起源的論文。

“物種起源”?達爾文全身一震,難道華萊士也在研究物種起源?他一口氣把論文讀完。文中所寫的完全都是自己思考過的問題,甚至所用的語言也和自己完全一樣。達爾文想,即使華萊士手中有過我1842年寫的那份初稿,他也不會寫出比這個手稿更好的論文來,現在華萊士文中的術語都成了我書中每章的小標題。

華萊士在信中寫道:“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有價值的話,請您轉給賴爾看一看。”

隻要達爾文推薦,華萊士就將成為這一重大發現的創始人了,而這也意味著自己將失去對為之傾注了全部心血、耗費了20年時間的重要理論的開創權。達爾文心裏非常懊喪和遺憾。但他是一個非常正直的科學家,他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對榮譽的壟斷權。達爾文立即提筆給賴爾寫了一封信,熱情地推薦這篇論文,並且決定放棄自己的大規模寫作。

賴爾很快寫來了回信,他和虎克都認為這樣做是不公平的,因為他們閱讀過達爾文在1842年寫的摘要,那本身就是一篇完整的進化論的論文。在他們的倡議下,華萊士的論文和達爾文13年前寫的那篇論文於7月1日在林奈學會上發表了。

當華萊士後來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後,深深為達爾文的自我犧牲和謙虛精神所感動,並心悅誠服地把進化論創始人的位置讓給達爾文。

在賴爾和虎克的鼓勵下,達爾文又重新拿起筆來寫作,經過十多個月的努力,1859年底,凝結著達爾文20多年心血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終於出版了。

戰勝神創論

進化論的發表猶如一塊巨石落水掀起巨瀾,引起了人們的激烈爭論,就連一些科學家也接受不了這一革命的理論。曾經當過達爾文老師的地質學家塞治威克對達爾文說:“讀了你的書我不是感到愉快,而是痛苦,書中的一部分材料讓我感到很可笑,另一部分又使我十分擔憂。”

也有許多科學家支持達爾文的進化論,特別是英國的生物學家赫胥黎和德國生物學家海克爾,他們不僅熱情地宣傳進化論,而且勇敢地捍衛和發展了進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