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文化教育常識(2)(2 / 3)

“座右銘”原來是指什麼東西?

答案:

一種稱為“歌器”的酒具。

聚沙成塔:

座右銘現在很多人都知道它指放在座位右邊用以警戒自己的格言。但是在最初它指的卻是一種稱為“歌器”的酒具,並且和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有關。

歌器是一種奇特的盛酒器,空著的時候往一邊斜,裝了大半罐則穩穩當當地直立起來,裝滿了則一個跟頭翻過去。這種歌器給人以不能自滿,自滿就要翻跟頭的啟迪。

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生前非常喜歡這種歌器,座位右邊總是放著一個歌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齊桓公死後,國人為他建造廟堂時也沒忘記將此器皿放入廟堂之中供人祭祖。

有一次,孔子率弟子朝拜齊桓公廟堂,見到這種器皿,不知是何物,便問廟中看管香火的人,方知是歌器。孔子回去之後,也請人做了一個,放在座右警戒自己。南北朝時,著名科學家祖衝之也曾為齊武帝的兒子蕭子良做過一個歌器。

可能是後來這種歌器失傳了,也可能是後人感到用文字更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於是,改用銘文代替歌器放在座右了。這便成了名符其實的警戒鞭策自己的座右銘了。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曆法是?

答案:

公曆。

聚沙成塔:

目前全世界通用的曆法叫公曆,又叫格列高裏曆,是一種陽曆。先由埃及創製,後傳入歐洲。公元前46年,羅馬統治者儒略·凱撒主持製定了儒略曆,單月是大月,31天,雙月是小月30天,一年共366天。一年實際上隻有365天多一點,隻好把二月減去一天,用四年置閏補上一天,放在二月裏。它是公曆的前身。我國是從辛亥革命以後的1912年開始采用公曆的,但用民國紀年。新中國成立後,采用公元紀年。

在上古,姓和氏是沒有區別的?

答案:

錯。

聚沙成塔:

在上古,姓和氏是有區別的。姓是一種由母係氏族公社而來的族號,而氏則是姓的分支。

太古時代,到了晚期智人階段,氏族製度已完全形成,確立了母係氏族公社。每個氏族公社有一個共同的女祖先,全體成員都是她的後代。成年的女子留在本氏族與其他氏族同班輩的男子實行群婚,成年男子則離開本氏族,分往其他氏族結成婚姻關係。由於實行群婚製,生下來的孩子隻知其母不知其父,在這種情況下,子女隻能跟母親姓,世係也就隻能由母親方麵來確定,因此,古姓有不少都從女旁,如姚、薑、嬴、姬。

後來,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若幹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個特殊的稱號,這就是氏。可以說,姓是舊有的族號,氏是後起的族號。

氏與父權社會的出現密切相關。氏代表一個人身份的貴賤。自夏以後,占有土地和人民的奴隸主貴族男子才可稱氏,而女子和貧賤的人卻不得稱氏。當奴隸主貴族失掉土地和人民甚至變成奴隸,他的氏也就發生變化。因此,氏和姓是有很大不同的:姓是母係氏族社會的產物,代表著共同的血緣關係,具有很大的穩定性;而氏是由姓衍生出來的,是父權社會的產物,反映一定的占有關係,具有相當的不穩定性。

秦漢以後,或稱姓,或稱氏,或兼稱姓氏。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氏族”:“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為一。”這說明秦漢以後,姓氏逐漸合而為一,漢代則通稱之為姓。

從哪個朝代開始,規定對於統治階級,平民百姓不得直呼其姓名?

A.秦朝 B.六朝

C.南北朝 D.周朝

答案:

D。

聚沙成塔:

從周朝開始,曆代統治階級為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級製度,規定對於統治階級,平民百姓不得直呼其姓名;在統治階級內部,地位低下的也不得直呼地位高的姓名。於是,字便成了文武官宦和一切士大夫階級廣泛使用的稱呼。

在古代把號呼得格外響亮是表示對人的客氣和尊重?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在古代,有地位的人除了有名有字,還有號。在古代把號呼得格外響亮是表示對人的客氣和尊重。號起源很早,但隻是到了唐宋才特別盛行起來。

號,有人號和自號的分別。所謂人號,就是他人對自己的稱呼。可是,要值得人家稱號,就必須使自己具有備受人尊敬的條件。先秦對男子的尊稱常用伯仲或公、翁、子、父、甫等字。稱伯仲有區別,二十稱伯仲是敬而不尊;五十稱伯仲,既表示恭敬又表示尊重。公、翁、父是對尊老的敬稱,今天仍在使用。子是對男子的美稱,甫就是傅,猶如今天的先生,師傅。秦漢以後,雖然人們仍某伯某仲某子某父的稱呼,但已不似先秦時那樣嚴格。

在中華姓氏文化中,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是?

答案:

百家姓。

聚沙成塔:

在中華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很像一首四言詩,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

古人對自己的謙稱中,“不妄”是什麼意思?

答案:

意為無才能的意思。

聚沙成塔:

古人對自己的謙稱還有:

1)鄙人:“鄙人”本意指居於郊野之人。後古人用來謙稱自己,表示地位不高,見識淺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