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文學常識知識(3)(2 / 3)

中國的別稱有哪些?

答案:

赤縣、神州、華、中華、九州。

聚沙成塔:

1)赤縣、神州:赤縣、神州之稱,最早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騶衍的人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後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2)華:古同“花”,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自認為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作華。《左傳疏》:“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另一種說法是:“華”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稱作華。還有一種說法,華是由我國古稱華夏省簡化而來。

3)中華:秦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因而又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即中國,“華”是華夏族的簡稱。唐代韓渥詩:“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和“外國”對用。

華夏:商朝時,由於實行裕民政治,政治與文化都比以前有所進步,所以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一些少數民族,都向商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後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4)九州:源於大禹治水劃定九州的傳說。相傳夏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淮南子·地形》又載:中國古代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弇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便泛指中國。以九州之意派生演化而來的還有九域、九有、九土、九區,宋代繪製《九域圖》即中國地圖。

那麼外國人怎樣稱呼中國呢?古代印度、希臘、羅馬等國人,尊稱中國為CinA.Thin、Sinae,許多發達國家幾乎都用與之音近的名詞來稱呼中國,中文譯音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對應,或以為從“絲綢”的“絲”讀音而來,也有人認為源出“瓷器(china)”或閩南話的“茶”。俄羅斯將中國叫“契丹”,顯然另有來源。契丹族建立的遼朝,武力強盛,控製著整個蒙古高原及其周圍地區,鐵騎所至,所向無敵。而當時剛剛興起於東歐平原的俄羅斯人,初聞東方惟有契丹,故稱中國為“契丹”,並沿用至今。

何謂“社稷”?

答案:

土穀之神。

聚沙成塔:

“社稷”是一個特指名詞。社,古代指土地之神;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祭禮都叫社。稷,指五穀之神。故“社稷”從字麵來看是說土穀之神。

由於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穀神,社稷也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後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社稷之憂”“社稷之患”“社稷之危”都指的是“國家”的憂慮、隱患、安危。這個代稱一般現代白話文文章已經很少用了。

“漢族”名稱由哪個朝代而得名的?

A.明朝 B.隋朝

C.漢朝 D.唐朝

答案:

C。

聚沙成塔: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有著悠久的曆史。漢族的先民,經曆夏商周三代長期發展,至春秋戰國,已經形成了以“華”“夏”單稱或“華夏”聯體的族體,以與周邊各族相區別。尤其戰國,七雄兼並,共稱“諸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統一諸夏的事業,又出現了“秦人”的族稱,直到漢代,匈奴、西域等處各族,仍稱中原人民為“秦人”。漢繼秦而興,鞏固並發展了秦開創的統一國家,前後傳四百餘年。漢以後,周邊各族即以“漢人”稱呼中原人民,逐漸地漢族成為中國主體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稱。

由上可見,漢族是因漢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華夏為核心,在秦漢時形成統一的、穩定的民族,複經秦漢以來2000餘年的繁衍生息,並不斷吸收其它民族的血統與文化,得以發展成為擁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和眾多人口的民族。

我國現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A.55 B.56

C.54 D.53

答案:

A。

聚沙成塔:

據1982年統計,除漢族外,我國現有55個少數民族,人口共5000多萬,約占全國總人口6%。其中壯族人口最多,約1200多萬;赫哲族和俄羅斯族人口最少,僅1000餘人。

人口在100萬以上的有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等13個民族;人口10萬至100萬的有土家、哈薩克、哈尼、傣、黎、僳僳、佤、佘、高山、拉祜、水、東鄉、納西、土、珞巴等十五個民族;人口l萬至10萬的有柯爾克孜、景頗、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塔吉克、怒、鄂溫克、德昂(又稱崩龍)、普米、門巴、基諾等18個民族;人口在1萬以下的有烏孜別克、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俄羅斯等9個民族。

廟號始於哪個朝代,止於哪個朝代?

答案:

始於西漢,止於清朝。

聚沙成塔:

廟號始於西漢,止於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後,在太廟立室奉祀時的名號。一般開國的皇帝稱祖,後繼者稱宗,如宋朝趙匡胤稱太祖,其後的趙光義稱太宗。也有個別朝代前幾個皇帝皆稱祖,如明朝朱元璋稱太祖,其子朱棣稱成祖。清朝福臨(順治)稱世祖,玄燁(康熙)稱聖祖。但是在隋以前,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廟號,因為按照典製,隻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廟奉祀。唐以後,每個皇帝才都有了廟號。

後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跡評定的一種稱號叫什麼?

答案:

諡號。

聚沙成塔:

諡號是後人根據死者生前事跡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之意。所謂“諡者,行之跡”,“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諡號有帝王之諡,由禮官議上;有臣屬之諡,由朝廷賜與;還有稱諡,是門徒弟子或是鄉裏、親朋為其師友上的諡號。帝王將相之諡在西周時即已出現,秦朝曾一度廢除,漢代恢複,直至清末。私諡可能始於東漢,或謂春秋時期已有。民國以後,稱諡在一段時間內仍存在。諡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愛民曰文,克定禍亂曰武,主義行德曰元等,這是美諡;殺戮無辜曰厲,去禮遠眾曰煬,好祭鬼怪曰靈等,這是惡諡;還有表示同情的哀、湣、懷等。一般人的諡號多用兩字,如嶽飛諡曰武穆,海瑞諡曰忠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