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宣布停止鄉試、會試,廢除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製度,成立“學部”,袁嘉穀即奉命調入學部籌建編譯圖書局,後任該局首任局長。編譯圖書局下設編書課、譯書課,任務是研究編寫“統一國之用”的官定各種教材。各種教科書的編寫中自然會遇到一個“新名詞”該怎麼處理的問題。1909年,編譯圖書局設立了一個新機構統一規範教科書中的名詞術語。袁嘉穀親自參加了這個館的工作,主持製定了很多統一的名稱。把七日一周製定為中國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穀主持下製定的。
你知道“詩佛”是誰嗎?
A.杜甫 B.王維
C.孟浩然 D.李白
答案:
B。
聚沙成塔:
王維以詩才聞名於唐開元天寶年間,當時有“天下文宗”之稱。早年即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信奉佛教。後來隨著政治上不斷遭受挫折,思想趨於消極,晚年更是奉佛長齋,衣不文采,居藍田別墅,與道友裴迪往來,正如他自己寫的:“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因而後期的不少詩作對現實幾乎無任何積極反映,佛老消極思想濃厚,有的甚至充滿了佛教空無寂滅的唯心哲理。最重要的是他這時的思想在其著作中表露得非常明顯,具有濃重的禪味。
在王維生前,人們就認為他是“當代詩匠,又精禪上理”,死後更得到“詩佛”的稱號,於是王維就成了中國文學史上唯一享有“詩佛”之譽的詩人了。
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字母文字係統?
答案:
拉丁字母。
聚沙成塔:
拉丁字母,也叫“羅馬字母”是當今三個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字符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字母文字係統。它產生於地中海東岸亞平寧半島。屬印歐語係拉丁語族,即羅曼語族。拉丁文字為拚音文字。其字母是羅馬人從希臘文借用來的。自公元前6世紀起,就陸續有拉丁語的文獻出現。
拉丁文與拉丁語不僅是古代世界上的國際文字和語言,拉丁語還是現代醫藥科學和生物學的重要工具語。醫學界以正規的拉丁處方進行國際交流,中國《藥典》所載藥物(含中草藥及其製品)都注明了拉丁藥名。現在世界上使用拉丁語的約有4億人,世界語字母也是參照拉丁字母製訂的。在20世紀80年代的今天,這一古老的文字與語言仍然顯示出它特有的生命力和價值。可見古代羅馬字母的曆史價值。
我國最早記錄“文房四寶”的專著是?
答案:
《文房四譜》。
聚沙成塔:
北宋太宗年間,蘇易簡在京城開封寫成了我國最早記錄“文房四寶”的專著《文房四譜》。所謂“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是古代讀書人離不開的學習工具。蘇易簡撰寫的《文房四譜》,集王羲之的《筆經》、韋仲將的《筆墨方》《冀公墨法》等名家論述,是中國第一部比較係統、完整的有關筆、墨、紙、硯的專著。
全書共五卷。書中各譜的體例大致相同,首先敘事,次講製作,三是雜說,四為辭賦。敘事重在說明定義、沿革及產地。製作則重在介紹製造技術。雜說講述典故和軼聞。辭賦彙集了有關讚詠“文房四寶”的詩詞。全書首尾相映,渾然一體。
“勞燕”本是兩種鳥,對嗎?
答案:
對。
聚沙成塔:
“勞燕”代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勞”和“燕”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而不是“紛飛”。
伯勞俗稱胡不拉,是食蟲鳥類,大多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為我國較為常見的鳥類。因為較常見,所以也就被寫進了詩裏。和伯勞一起走進詩裏的還有燕子。譬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
當伯勞遇見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認,共同構成了全新的意思,在傳統詩歌的天空下,伯勞匆匆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瞬息的相遇無法改變飛行的姿態,因此,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和西飛的燕子,合在一起構成了感傷的分離,成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
《曆代君鑒》是一本針對誰的教材?
答案:
古代皇帝。
聚沙成塔:
明代宗朱祁鈺編了一本《曆代君鑒》做教材。這書實際上是由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的探花、修撰官林文等臣僚於景泰四年(1453年)預修而成,代宗皇帝應該是個招標人和驗收者的角色,隻不過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最後署名權也歸了他而已。
《曆代君鑒》篇幅浩大,共五十卷。每卷又有曆朝曆代皇帝若幹,將一個一個皇帝代表性的職業事跡講下來。如此浩大的篇幅,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隻能走走捷徑。所以它實際上是根據“皇帝職業教育”的需要,從現成的曆代史傳中摘抄編輯而成。
《曆代君鑒》及其編修體例,算得上是一本典型的針對皇帝這個職業的案例式教材。
被紀曉嵐“篡改”的三首經典唐詩是?
答案:
《清明》《四喜詩》《涼州詞》。
聚沙成塔:
紀曉嵐的才氣,還表現在對古詩的理解和駕馭方麵。憑借自己的才華,一般古人的詩他少不了說三道四,就連被世人並稱為“二杜”的唐代大詩人杜甫和杜牧的經典佳作,他也敢吹毛求疵,隨意篡改。三首曾被後人推崇為經典的、傳誦千年的唐詩,在紀曉嵐的幽默篡改和滑稽加工下,變得更加簡潔精煉,更富詩意,也更加耐人尋味,這足以看出紀曉嵐紮實過硬的文學功底和爐火純青的漢字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