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地球科學知識(2)(1 / 2)

人們常用藍色形容海洋,那麼海水的顏色是否全部呈藍色?

答案:

不是

聚沙成塔:

由於海水的光學性質和所含的懸浮物質,如海藻、泥沙、浮遊生物的不同,海水的顏色也多姿多彩。除了藍色,近岸的海水因懸浮物質多,對浮光吸收較弱,所以呈綠或淺藍色;河口附近的海水因含大量的泥沙呈黃色;而如果赤褐色海藻大量繁殖,海水會呈紅色等。

我國最早的潮汐圖表出現在?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答案:

B。

聚沙成塔:

唐代竇叔蒙《海濤誌》,約成文於大曆年間(公元766-779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潮汐專篇。他利用中國古代天文曆算方法進行潮汐時的推算,得出潮汐周期為12小時25分12秒(強),並繪製了潮汐時推算圖,依據舊曆日期和推算圖,即可查出當天的高潮時辰。這個潮汐圖表比現存歐洲最早的“倫敦橋漲潮時間表”(1213年),要早400年。

日食總是發生在什麼時候?

A.初一 B.十五

答案:

A。

聚沙成塔:

日食隻會發生在當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中間,並沿同一條直線排列時。這種條件隻有當新月時(新月的第一天),此刻太陽位於月球軌道與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麵)的兩個交點之一,也就是說位於月球切割黃道的兩個點之一。這就是為什麼日食隻發生在月球新周期初始階段(即初一)的原因。

發生地震時,在震中區附近的人們最先感到的是?

A.水平晃動 B.上下顛簸

答案:

B。

聚沙成塔:

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橫波和麵波。在震中區附近,三類波尚未分離,互相疊加。三類波的傳播速度不同,縱波速度約為每秒5-6千米,橫波速度為每秒3-4千米,麵波速度隻有每秒3千米多。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和麵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麵波總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地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

地球的地核分為內核和外核,請問它們哪個是固態?

A.內地核 B.外地核

答案:

A。

聚沙成塔:

地球內部的溫度和壓力隨深度加深而增加;內地核的壓力和溫度比外地核大;因壓力增大,熔點較高,所以內地核雖然溫度高卻保持固態;而外地核雖溫度較低卻是以液態存在的。

地球上日照時間最長的地方是?

A.撒哈拉大沙漠 B.拉薩

答案:

A。

聚沙成塔:

撒哈拉大沙漠緯度低,又處於最幹燥的地區,上空沒有雲層遮擋,是地球上日照時間最長的地方。其年日照時間在3600小時以上,中部可達4300小時。

世界上第一台觀察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是誰發明的?

答案:

張衡。

聚沙成塔:

我國東漢時,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觀察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從此,人類開始了使用儀器觀察地震的曆史。

張衡的地動儀是用純銅製成的,直徑8尺,蓋子中間隆起,看起來很像酒樽,外麵用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起來。儀器裏麵有精巧的結構,中間有一根上粗下細的銅柱——這是地動儀的中樞機械。儀器外麵對準東、南、西、北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的8個方向鑄有8條龍,每條龍嘴裏銜著一隻銅球,龍嘴下麵又各有一隻蛤蟆,張著嘴,正可接住銅球。在銅柱和8條龍嘴之間各有機械連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由於地震縱波的先行到達,銅柱就倒向哪一方,機械使對準那個方向的龍嘴張開,龍嘴裏的銅球就落到蛤蟆的嘴裏。銅球跌落發出聲響,管理人員憑聽到的清脆聲響,就會知道發生地震的準確方位。

世界上最早製出古代機器人的是哪國人?

A.日本 B.美國 C.中國

答案:

C。

聚沙成塔:

提起“機器人”,人們往往以為這是當代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產物。殊不知,世界上最早製出古代機器人的是中國人。

最早的機器人曾出現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列子·湯問》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西周時,周穆王到西邊諸侯的封地視察。一次在回中原的路上,有人引薦了一位巧匠給穆王,此人名叫偃師。偃師曾將一個自造的能歌善舞的假人獻給周穆王。中國最古老的醫書《黃帝內經》有“心開竅於舌,肝開竅於目,腎主骨”的論述。偃師所造之人,五髒六腑於四肢五官內外相應,頗有科學道理。周穆王將此人帶回國都,舉國轟動,偃師造人聞名遐邇。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有記載:北宋慶曆年間,有一姓李的術士,曾用木頭刻製了一個鍾馗。木鍾馗高三尺,右手持鐵筒,左手放有香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