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嗅之,必到左手取食。此時鍾馗左手扼鼠,右手運筒將鼠擊斃以獻給主人。我國古人製作的機器人手藝之精巧、用途之廣泛,令人讚歎不止。
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是誰?
答案:
裴秀。
聚沙成塔:
中國古代的製圖技術非常發達。有一個叫做裴秀的人,是西晉著名的地理學家、製圖理論家。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製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製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製圖理論——“製圖六體”。
所謂“製圖六體”就是繪製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準望(方位)、道裏(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需考慮的問題。這六條原則的綜合運用正確地解決了地圖比例尺、方位、距離及其改化問題。所以製圖六體成為我國明代以前地圖製圖學理論的基礎,在我國和世界地圖製圖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家”分別是誰?
答案:
張衡、蔡倫、畢昇、杜詩。
聚沙成塔:
1)張衡: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和世界上第一台預測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相傳他還製造過指南車、記裏鼓車等,因其機械製造水平很高,被尊稱為“木聖”。
2)蔡倫:發明家蔡倫當過官吏,約在公元105年他把紙的樣品呈獻給當時的皇帝。有關蔡倫發明紙的記載出現在漢朝正式的史書中。
3)畢昇:宋代徽州人。在唐代發明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宋仁宗慶曆年間平民畢昇創造了活字印刷術。
4)杜詩:東漢機械工程家。公元31年發明水排,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指南魚”是用來做什麼的?
答案:
指南魚是中國古代用於指示方位和辨別方向的一種器械。
聚沙成塔:
大約在北宋初年,我國人民創製出了一種新的指南工具——指南魚。當時有一部有名的軍事著作,叫《武經總要》,在書中就提到用指南魚辨別方向。《武經總要》這部書是在北宋仁宗慶曆四年以前寫成的。這就是說,在那個時候,我國已經有指南魚,並且把它應用到軍事方麵去了。指南魚用一塊薄薄的鋼片做成,形狀很像一條魚。它有兩寸長、五分寬,魚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一些,它像小船一樣,可以浮在水麵上。再用人工傳磁的辦法,使它變成磁鐵,具有磁性。
使用指南魚比使用司南要方便,它不需要再做一個光滑的銅盤,隻要有一碗水就可以了。盛水的碗即使放得不平,也不會影響指南的作用,因為碗裏的水麵是平的。而且,由於液體的摩擦力比固體小,轉動起來比較靈活,所以它比司南更靈敏、更準確。
古代比較早的測定風向的儀器是?
答案:
相風銅烏。
聚沙成塔:
曆史資料中有記載的比較早的測定風向的儀器叫做“相風銅烏”,這是一種用銅做的形狀像烏鴉一樣的風向器(“相風”就是觀測風的意思),它裝在漢代觀測天文氣象的靈台上。這是專職觀測天象單位所設置的儀器,最初造得比較笨重,後來經過不斷改進就漸漸做得輕巧靈敏一些了,在晉代,太史令就設有木製相風烏,並逐漸流行起來了。
太陽的壽命有多長?
答案:
太陽的壽命應該是100億年。
聚沙成塔:
現代科學證明,太陽的年齡已有45億歲,太陽將由紅星球變為藍星球,再變為白星球,最後變成黑星球,經曆紅太陽、藍太陽、白太陽、黑太陽幾個階段之後,太陽就會壽終正寢。
過去的45億年加上未來的55億年,太陽的壽命應該是100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