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第二局(1 / 3)

治大國如烹小鮮,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百分百的正確,哪怕是堯舜禹湯也隻是一心為初民服務有大擔當。

治理一個大國和治理一個小國是截然不同的。古代的帝王想出的好辦法就是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以儒教立國,佛道互爭為國教,而且不會讓佛教或者道教長期一家獨大。這一點倒是值得借鑒的。

不過帝王心術的致命bug就是商業物理化學數學等等永遠發展不起來,僅僅這樣也未必會是致命一擊。古代唐宋元明清並不是因為開國皇帝的子孫越來越差造成更迭的。

bug就是隻有儒教,偏偏皇親國戚又都不能讀書做官掌握實權,這個龐大的吸血蟲開始還沒有多大,但是卻是幾何級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王爺小姐分封的土地最後就直接崩盤了。

就像晚清別說慈禧不行,換康熙乾隆唐宗宋祖都一樣不行。因為那些八旗子弟實在是太多了,養不起。

就像一口大鍋本來隻有幾百人吃飯,但變成了幾百萬人吃飯,最後鍋就會不堪重負出現縫隙,直到直接裂開了。

康熙剛剛登基的時候曾經反符過,隻是沒有朱元璋做的那麼激烈。抄了不少的皇親國戚,但這個治標不治本。一潭渾水不去想著讓水變清,所謂水至清則無魚然後偶爾抓幾條大魚就是如此。

因為最後大魚都學聰明了,潛伏在水底,最後大魚越來越多,終於有一天,大魚把抓魚的人也拽進水裏了。

不想讓國戚變成致命危機就得有製衡,用民企,外企來製衡。但外企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外來物種一個不好就是比還貪婪的存在。就連海關都知道有些外來的動植物的不可以入境的,何況是外企那些人?

所以三國是一本好書,四大名著其實都是有著很深的內涵。但三國是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告訴你,三方勢力為什麼最後勝出的是曹操,曹操最後卻給司馬懿做了嫁衣裳。

假如把魏蜀吳換成國戚,民企和外企,還不就是一部三國?

現在唐玄生的企業越來越大,不過還是相對簡單的管理。這也說明越是小的管理越是相對省心。

而且唐玄生也越來越懶得去勞力勞神的過問,這就是惰性。

當然,蘿卜辣椒的專利在唐玄生手裏,圓晶廠的催化劑也掌握在唐玄生手裏,所以,占據了這個製高點,哪怕是下麵的人再有小心思,也翻不起大浪。

但現在忽然的麵對圍棋上千億的外圍似乎都很難影響心境了,唐玄生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就當是有進有出吧,因為梅如畫的事情付出了幾百億價值的特殊裝備多少減輕了這次糖糖的成名戰帶來的美金。

這次香江的比賽放在了香江大學董詩雲代表圓晶廠讚助的玄生樓。這讓唐玄生很是佩服董詩雲的手筆。

當然,這個玄生樓其實本質上是一所研究大樓,裏麵的設備都是圓晶廠讚助的,也是因為和大學的合作才讓大樓得以命名。

要知道現在大學可不是你捐個幾百萬就能夠專門給你蓋高樓的,華夏也就是一座耳熟能詳的逸夫樓。

自1985年以來,邵逸夫通過邵逸夫基金與教育部合作,連年向內地教育捐贈巨款建設教育教學設施,截至2012年贈款金額近47 .5億港元,建設各類教育項目6013個。曆年捐助社會公益、慈善事務超過100多億港元。

可以說這份功德也是為老人帶來了百歲高齡的回報,但除此之外就很難有另外的人可以輕易的用自己的名字在高校命名。

董詩雲笑道:“我卻是做法和他們有些區別的,我不僅僅蓋樓,更重要的是合作,畢業後可以進入圓晶廠實習優先成為企業員工。而且玄生樓本身就是一個研究室。和圓晶廠的實驗室其實是一體的。現在有安迪過來,我是更有底氣了。”

其實物理化學生物人才是各國科技競賽的三大支柱,每年的諾貝爾獎真正爭奪的國力之爭也就是比這個的獲獎人數。

或許從第一座逸夫樓開始,老人家就奢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看到有逸夫樓的高校能夠走出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老人家活了一百零七歲,這個夙願也沒有達成。

董詩雲笑道:“我是希望能夠真正的看到華夏自己的諾貝爾物理華夏生物獲獎者。其實你的催化劑公布的話,也是可以得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