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法司司長田豐、第一副司長沮授、副司長:龐統,其餘待定。
廉政司司長大巴叔、第一副司長陳飛
憲兵司司長法正、第一副司長莫超、副司長黃忠、曹仁、孫策、太史慈
農司司長杜畿、第一副司長棗祗、副司長韓浩
教育司司長蔡邕、第一副司長蔡文姬、副司長衛凱
民政司司長蘇護、第一副司長賈詡、副司長諸葛瑾
工司司長馬均、第一副司長黃月英
國防司司長戲誌才、第一副司長李嚴
軍部部長李振、第一副部長曹操、副部長龐德、嚴顏、樂進、許褚、曹洪、馬超、司馬懿
首批的九司一部成立之後,名單大致便是如此了,就這些名單,也令李振極其頭疼。要考慮的人員實在是太多了,很多人有資格卻沒有被列入名單之類,他們大多數都是將才,而不是治理天下的人才。
於是,李振便是用爵位來安撫這些軍中宿將,有四人封侯,分別是曹操、法正、戲誌才、周瑜,有數十人封伯,這便不一一上表了。
做完這些,居延軍總算是初定,當涉及到了重新選定國號時,李振考慮了炎黃、炎、黃、秦,最終還是定‘秦’為國號。
國號‘秦’一經定立,便有人攛掇李振稱帝,畢竟隻有皇帝才能稱尊。這時,李振堅定地反對,他說:“李某人打下大漢,並非是為了一家之天下,而是為了天下人。一旦稱帝便會讓天下人的國家成為一家一姓的國家,何況李某已經實際上掌控了這個國家。稱‘公’足矣!”
在繼承人上,李振並未直接將李寧作為自己的繼承人,而是將法正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並將他定為第一副總領。這在生活在大漢的民眾眼中簡直是不可思議。
隻是李振在現在的十六萬秦軍中擁有絕對的掌控力,無人敢於造反。
時間一晃便是六年,李寧也二十歲了,他完成了楊蜜兒給他定下的婚約,娶了曹節、孫仁為妻,同時納甄宓為妾。甄宓可是洛神,即使二十多歲了,卻依舊迷倒了無數人。
李振在這六年裏並未進行任何的征戰,長安城外的一戰傷了大漢的元氣,李振定下的國策便是休養生息十五年。十五年對於現在的大秦人來說便是一代人。
一代人的時間,李寧剛好二十七、八歲,李振也不過五十歲,曹操也就六十左右。眾人都可以用這十五年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
曹家最傑出的曹衝與李寧的年紀相差不多,他便是成為了李寧最親密的夥伴,李振與曹操有心讓這二人繼承自己的事業。
相對於李家、曹家的第二代,戲誌才的兒子已經進入軍隊服役,他成為了北方兵團兵團長周瑜的參謀。周瑜正在李振的授命下對中部鮮卑、東部鮮卑進行打壓,時不時地會在北方發生點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