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蠻,眼看咱家農活也大致弄完了,趕明兒,你就去鄉裏找你哥去吧,啥事耽擱也別耽擱了讀書。”秦父抽完了水煙,慢慢說道:“到了鄉裏,記得要聽大哥的話,讀書要好好用功,將來也像你哥那樣做個上等人,知道了嗎。”
按照村裏的習俗,小孩子出生後,都會起一個小名,秦家也不例外,從小秦起就比普通孩子健壯,所以秦母給秦起取了個阿蠻的小名。
“知道了,爹。”
秦起頭也未抬,隨口應了,其實他打心底裏,就不願意走大哥的路,如果可以選擇,他更希望學到一身好武藝,像書裏記載的少年俠客一樣青衣仗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是何等快意?
但是父母這番用心實在良苦,他不願違逆。
“家裏的事,用不到你操心,你兩兄弟能有出息,我和你娘喝粥都勝過喝酒吃肉,心安。”
秦父起身說道:“進屋吃飯,吃完飯洗澡,晚上早點睡,養好精神,村裏到鄉裏有好幾十裏路呢。”
…………
第二天一早,公雞剛打過第三遍鳴,秦起就被母親叫醒了,天色尚末發亮,秦起稍微理了理頭上淩亂的頭發,到外麵洗了把臉,便坐到飯桌前開始吃早飯。
桌子上擺著幾碗小菜,秦父秦母麵前都是一碗稀粥,唯獨秦起的前麵是一大碗熱氣騰騰的幹飯,迎著父母投來的慈祥目光,秦起心中湧起一股難言的感動,大口大口的扒拉飯粒。
一家人在沉悶的氛圍中,安靜吃完早飯,天邊才亮起了一抹魚肚白,秦母收拾完碗筷,拉著秦起的手,絮絮叨叨的反複叮囑:做人要踏實,遇事要忍讓,莫要與人結怨,做什麼事都要先與哥哥商量過再做;要注意身體,吃飽穿曖。
秦起一一點頭答應了。
“行了,阿蠻打小就懂事,從不攆雞趕狗,惹事生非,幾時讓我們操過心了?要我說,咱們兩個兒子,一定都有出息。”秦父放下水煙筒,抬頭望了眼天色,道:“趕早出發吧,傍晚能不能到鄉裏找你哥,才是要緊的事兒。”
父母一直送到村門口,才把一個不大的包袱遞給他,裏麵是兩套洗換衣服和幾個煮熟的雞蛋。秦起默默接過來,挎在肩頭;秦父本就不擅言辭,嘴皮子抖動幾下,最後隻說出兩個字:“去吧。”
秦起澀聲道:“爹,娘,孩兒走了。”
秦母強顏歡笑的揮著手,道:“去吧,去吧,路上莫要貪玩誤了時辰。”
秦起點點頭,不再多說,轉身的瞬間,清晰的看到,父母滿是殷切期望的臉上,帶著濃濃的不舍。
秦起吸溜了一下發酸的鼻子,強忍著不讓自己眼眶的水霧彌漫出來,大踏步沿著鄉間小路往前走,直到走出老遠老遠,才擦了擦發紅的眼眶。
他的思想比村裏同齡的小孩要成熟得多,但終究隻是一個十歲的小孩子,生平第一次離開父母身邊,到數十裏外的地方讀書,心中自然有著緊張、傷感和彷徨等情緒。
父母離別那殷切期許的眼神,更是直接觸碰到他心底最柔軟的地方,秦起抬頭,望著蔚藍的天空,像一隻注定隻能坐井觀天的青蛙,輕聲喃喃道:“青衫仗劍,終究隻是一個飄渺如煙的夢。”
摸了摸肩頭上的包裹,秦起深深吸了口氣,加快了腳步。
他從沒想到,此去長樂,機緣巧合下,他不僅踏上了青衫仗劍的武道之路,並且在這條路上,走到了一個前人末曾達到的極峰之巔,一覽眾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