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抱琵琶半遮麵,千呼萬喚始出來。”縣裏績效工資方案,猶如青州司馬白居易筆下那個彈奏琵琶的歌妓,終於在老師們的遙遙期待中羞羞答答地出台了。然而,方案一發布,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老師們發現縣委縣政府承諾的70%的基礎性績效工資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根據上年度當地公務員的人均工資再上浮百分之十,教師人均一年要發的績效工資約為13000元,基礎性部分占70%,也就意味著打到工資卡上的金額應在9000元左右。但現實的狀況是每個教師的工資卡上都隻有五到六千元的進賬,比預期的數字少了一大截。這少去的一大截錢都到哪裏去了呢?老師們自然要弄個明白。一時間,各校老師到校長室或中心校討說法的絡繹不絕。有的甚至做好了去教育局和縣政府討說法的準備。他們對照上級頒布的有關文件,質問校長:“你們不是說70%部分的基礎性績效工資受國家政策和法律的保護,一分錢都動不得麼?為什麼現在說動就動了,還扣掉我們每個人這麼多錢?”校長依據上頭的意思與指令解釋道:“目前這個方案就是根據上級文件精神製定的,並沒有違反溫總理的指示。至於發到老師手裏的錢不到70%了,是事出有因的。一是得在這部分績效工資總量中預留校長的績效工資;一是包括邊遠地區到城區的教師的獎勵性補貼也得從這個70%裏扣除,然後再劃等發放。還有,原來工資裏已發的每月150元左右的保留工資,在實行績效工資後也要一律衝減。”聽了校長的解釋,許多老師都有一種被愚弄的感覺。頓時群情激憤。一些性急的老師甚至破口大罵,說製定這個方案的那些人,一個個將來都不得好死。也有人開始抱怨當地政府比清朝政府還腐敗無能,嚷嚷著官*民反,要上街遊行。更多的老師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議論著,歎息著,扳著手指頭計算著自己即將到手的績效工資到底能有幾何。這時,有一些愛上網的教師便哂笑著,將網上流傳的一些謠語照錄了下來,大聲吟誦給自己身邊的同事聽。在雙龍鎮,就有這樣一段謠語特別流行,並被人打印了貼在中心校的校務公示欄內——
春「績效工資版」
盼望著,盼望著,標準出來了,績效工資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物價漲起來了,房價漲起來了,教師的工資漲起來了,教師都高興的歡呼起來了。
標準偷偷地從政府文件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網絡裏,電視裏,報紙裏,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重慶、南京、湖州,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爭做績效工資的領頭兒。標準高的嚇死人,標準低的也嚇死人。標準裏帶著點甜味兒,閉上眼,整個中國仿佛已經滿是績效工資!績效工資下成千成百的教師嗡嗡的鬧著,大小的教師飛來飛去。績效工資的標準遍地都是:這樣兒的,那樣兒的,散在全國各地,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張貼上去的。是蔡文彬最早發現的。他馬上向牛興隆作了彙報。牛興隆聽了,意識到老師們對縣裏下發的績效工資標準有著這樣或那樣的不滿,沒奈何就將一腔怨氣撒到了中心校的頭上,希望能引起他這個新校長的注意,站出來為他們說幾句話。牛興隆也不打算追究這個張貼謠語的人。他吩咐蔡文彬給下麵各個學校的校長打電話,要他們密切關注老師們的思想動態,盡最大努力做好老師們的工作,堅決杜絕一切過激行為的發生。至於他最擔心的鎮中學,他決定自己親自過去,找於揚交流和溝通,不惜一切代價確保穩定,絕對不允許再次鬧出罷課的風潮!兩個月前胡亞軍在鎮中學被*得差點下不了台,最後妥協收場,給每個教職工發放500元以解燃眉之急。那陣勢至今還叫牛興隆這個當初的旁觀者都心有餘悸。要是眼下再鬧出什麼事來,看笑話的可不是他牛興隆和手下那幫追隨者和忠實信徒了。這一次看笑話的將是胡亞軍、陶三飛和鄺子清他們那些人。牛興隆絕不容許自己和他手下的人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掉鏈子,鬧出丁點兒閃失來。稍有風吹草動,就必須引起警覺,防患於未然。現在,這張貼到中心校校務公示欄裏的謠語,就給他敲響了警鍾。牛興隆素來是個心思縝密而機警之人,他很清楚眼下包括這個貼謠語的人在內的每一個人的眼睛都在盯著自己,在觀望和等待他的反應。所以他必須不動聲色地將事態控製在最小範圍,然後采取斷然措施,將事情妥善處理好。這樣就能掐滅那些試圖滋事生非之徒的欲望之火,真正確保大局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