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秣馬厲兵(三)(1 / 1)

1945年8月初,魯南軍區的兩個主力團,三團和五團,正向日偽軍據地發起連續不斷地攻擊。8月16日,勝利的捷報傳到魯南軍區時,部隊剛打下閆村,殲滅保安第二師師部和一個整團,俘虜就有1000餘人,師長申憲武也沒逃脫。就在歡慶勝利的同時,魯南軍區接到組建第八師的命令。

魯南部隊的番號為什麼排在未尾,這我是很難說清了,但據八師副師長何以祥回憶,八師的師長人選是8個師中最後定下的。他回憶錄中說:“商量結果,大家認為魯南軍區政委王麓水同誌比較合適,他不僅政治水平高,而且有實戰指揮經驗,可以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同時認為,八師還須任命一個副師長,這時何以祥自告奮勇提出赴命。

何以祥時任山東軍區參謀處副處長。當年的那個處長在文革時期算得上風雲人物,他就是副總長兼海軍政委李作鵬。處長從職權上看肯定低於參謀長,級別是否相當於二級軍區首長呢?依我看差不多吧。軍區首長考慮王麓水任教導二旅政治部主任時何以祥是該旅參謀長,有過配合工作的經曆,這事很快就這樣定了下來。

師長政委有了,副師長來了,就輪到說參謀長了。和山東軍區一樣,八師也沒有任命參謀長。魯南軍區參謀處處長名叫來光祖,八師組建後不久,就返回了魯南軍區。但來光祖和這支部隊很有緣,淮海戰役後,又坐到二十二軍參謀長的位置上。八師主管司令部日常工作的幹部名叫馬冠三,馬冠三原是魯南軍區作戰科科長,來八師任參謀處主任,以後是這支部隊的副參謀長,在這張板凳上差不多一直坐到百萬雄師過大江。

雖然司令部沒有參謀長,但政治部主任卻是沒有“缺席”過。雖然同是主任,政治部主任“官帽”要比參謀處主任要大,要論八師的師首長,也就是王師長和何副師長,再就是政治主任了。政治部主任名叫曾明桃,原是魯南軍區政治主任。曾明桃也是老表,江西吉安人,參軍入黨和前麵兩位都差不離,三個人都是長征老紅軍。但不解的是,許多史料上曾明桃竟被“忽略不計”了?這是咋回事呢。原來八師組建不過兩月,曾主任病逝(一說沒有到任),時年還不到三十,非常讓人歎惜。

在人民軍隊裏,政治部主任可是一個重要崗位,馬上有人來報到了,那就是二十二團政委劉春。劉春,河北人。王師長是“老表”,何副師長是“川娃子”,所以劉主任在山東算得上是“半個地主”了。依何以祥的話說,劉春是個能說會寫的知識分子幹部,填表的話,就是學生出身。劉春1937年入黨,但不知是不是在紅軍時期。不過,稍稍作點補充,劉春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先從副主任幹起。今天師副主任和團政委是平級,但當年副主任就是“準師”的上級了。實際上,劉春任副主任時間很短,很快就升任八師政治部主任,直到解放戰爭勝利後才離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