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完整的領導體製,大名就不能免了,這支隊伍的正式番號是“魯南鐵道隊”。杜季偉是魯南鐵道隊的第一任政委,建國後曾任濟南軍區炮兵副政委。
有了一支隊伍,要幹得“活”就多了,但還是悄悄的進行,大張旗鼓的沒有。後來因一位隊員疏忽大意“泄露天機”,鬼子把魯南鐵道隊掩人耳目的碳場給端了。到了這份上,也不用再藏著掖著了。這支抗日武裝乃正式向小鬼子公開“叫板”,時間是在1940年的5月。
也真是無巧不成書,因魯南鐵道隊在鐵道線上幹得紅紅火火,竟啟發了不少走投無路的窮哥們。在臨城南北的津浦線上,各有一支以扒火車為生的“鐵道隊”,雖然和抗日鬥爭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是可以擴大抗日武裝的機會。1940年7月,三支鐵道隊“結盟”,統一合編,大號為“魯南鐵道大隊”,下轄3個中隊,發展到150餘人。1940年秋末,魯南鐵道大隊的隸屬關係也有了變動,由蘇魯支隊移交給剛剛組建的魯南軍區直接領導。是一支像模像樣的“獨立大隊”了。隻是這樣的好景不長,由於魯南抗日形勢的惡化,人馬又很快跌回到了20餘人。
1942年8月,新四軍政委劉少奇參加“七大”,由魯南經湖西前住延安。是時,“魯南鐵道大隊”擔起了護送過線的任務。可能這一次魯南之行給劉少奇同誌有很深的印象,以後對魯南抗日鬥爭作了專門的指示。
同年秋天,魯南軍區又有一個大動作,決定將微湖大隊、魯南鐵道大隊、滕沛大隊和文峰大隊合編為魯南軍區獨立支隊,共有4個大隊,其中二大隊就是由魯南鐵道大隊編成,獨立支隊各大隊多獨立行動,所以二大隊對外仍稱鐵道大隊。第二年春天,二大隊兵力又發展到了150餘人,編有3個長槍隊和3個短槍隊。長槍隊加短槍隊,就算是有6個特戰小分隊吧。
中國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是1942年。所以,八年抗戰以1942年作為抗戰前期和後期的分野。據我父親說他們運河支隊那個時期隻剩4個連隊,所謂一二連、八九連。就是魯南的老五團也隻保留了6個連隊。但一過了這個坎,也就是衝破了黎明前的黑暗。1944年的秋天,魯南鐵道大隊進入到了一個最為興旺的時期,兵力最多時候有近400人,是獨立支隊的第一主力。但抗日形勢日益好轉,也意味主力首先要擴充力量,獨立支隊要摘去“獨立”帽子了。
關於獨立支隊1944年秋的撤銷,許多史料都有記述。魯南鐵道大隊簡史是這樣寫的:“1944年10月,魯南獨立支隊撤銷編製,4個大隊分別編入魯南軍區二分區的3個主力營中,二大隊3個長槍隊全部升級為主力。”而杜季偉則是這樣說的:“1944年秋,由於不斷出擊,拔掉滕沛嶧地區除臨、棗車站外的據點,微山湖、夏鎮均被收複,其下屬部隊多數編入二分區主力營。”可以說是一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