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化文原為西北軍馮玉祥舊部。降日後,曾在魯中臨朐一帶製造過無人區,與我抗日軍民結怨甚深,魯中軍區曾三次發起討吳戰役,給吳部以沉重打擊。吳化文深知有槍才有草頭王,為了能保存實力,抗戰時就與我有關部門有所接觸。這次吳化文被蔣某人封為急先鋒,不知道他是什麼感覺,有了國軍這身“虎皮”,想來你共軍要拿我,是要掂量掂量的。八師在嶧縣捉了縣長,還捉了團長。但吳化文的這個團長卻是被擊斃的,用中性的詞來說,就是陣亡。可見戰鬥比嶧城打得激烈。但吳化文部終究是偽軍“出身”,好死不如賴活,團長“回了老家”後,最後西關的一個營舉白旗了事。
還是這句話,對付日本人要費點力。在東門口有一座大樓,有一個鬼子中隊駐守,叫米倉中隊(據何以祥的記述)。米倉中隊這時隻有50來人,差不多是米倉小隊了,想來大半官兵已為大東亞聖戰而“捐軀”了。我想是不是日本軍隊的“紀律性”也太強了,已經什麼時候了,快到11月了,天皇的投降詔書發布都有兩個來月了,你把槍交給八路軍,還怕回不了日本國?
但鬼子確實頑固,最後解決是19日的下午,大樓裏的鬼子不斷向外射擊,二十二團王團長親自前來指揮。王吉文很有心計,俗話說兵不厭詐,他一麵讓人喊話,一麵讓兩個戰士穿上便衣,沿西北角夾道偷偷摸到大樓下,拉火迅速跑回,這時鬼子叫啊,跳啊,都來不及了。
這兩包炸藥威力肯定不小,一聲巨響,整個樓都塌了下來。作戰科魏參謀隨後也衝進倒塌的樓中,隻見幾個灰頭土臉,頭破血流的日本兵正舉手投降。魏學誠和兩戰士進入東廂房,屋裏沒有人,但魏參謀發現有個大櫥不對勁,順手一拉,櫥裏竄出兩個鬼子兵,大叫著衝到院子裏,被圍上來的戰士們按住。兩個日本兵也沒有武器,看來真的也是不想再打了。最後捉了9個鬼子,還有40多個都被壓死在大樓裏。我說這些日本兵死得真冤,肯定是那個當官的米倉不想投降,白白讓一些盼能回國的日本兵送了命。
米倉完了,王吉文見此大喜,連說:“好!現在是要解決警備隊了,叫俘虜帶一封信去。”但鬼子接到信後,並沒有立刻放下武器。於是,王吉文決定“催一催”,一發炮彈過後,警備隊信號樓濃煙四起,在我強大威力的震懾下,鬼子終於就範。
但另一個版本說得就更有意思了。那是在19日晚上,警備隊已被圍三天了,魏學誠想去看個究竟。走到站台南側的一間貨房時,發現有人沿鐵路過來,一麵走,一麵喊,魏學誠聽來就是咿哩哇喇,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時,有一個年輕戰士和來人一邊對話,一邊告知連隊幹部,這是鬼子想要投降,派來的聯絡人。於是,由鬼子帶路,魏參謀幾個幹部一起前住警備隊。途中,魏參謀好生奇怪地問小戰士,他怎麼會日語,戰士回答,參軍前在城裏做過小販,和日本人交道多了,就學了幾句。可見也是自學成材,聰明人到處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