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見蔡團長在投降書上要簽字,膽怯地說:“團長閣下,據我所知,八路軍部隊由政治委員負主要責任,請政治委員一道簽上名吧!“還真把蔡團長說愣了,政委有事恰好不在。副團長陳有生是個老紅軍,這時倒機靈,說:“我們蔡團長是兼政治委員的”。
“團長閣下,我有個請求,我們擔心老百姓會報複,請充許我們暫時留下刺刀!”日軍大隊長苦苦哀求著,他的眼眶裏閃著淚光。
……
軍官向士兵這樣說:“這個戰爭我們失敗了。但隻要我們活著回國,武器還可以再製造出來。讓我們用銼刀把國花磨掉,櫻花是不能受屈辱的。”
一支曾是何等驕傲的軍隊,在走向窮途末路的時候,也是“其鳴也哀”。失敗者也有失敗者的自尊,勝利者要有勝利者的寬容。蔡團長答應了這個大隊長的請求。
這個故事摘自《華東雄師》,這本書是根據回憶錄和有關史料編著的,真實性沒有問題。巧得是我曾在這個團服役過。更巧的是我和蔡團長的女兒蔡XX還曾經在一個單位幾年。蔡XX有眼疾,但天性樂觀,甚至有點大大咧咧的,雖然生長在上海,但非常樸素。當時我隻知其父蔡群帆是上海警備區副參謀長,卻不知還是本團的老團長,故在此插上一段。
界河日軍投降後,下看鋪的據點日軍也向八師特務營繳械,但鬼子也有挺橫的,兩下店也駐有一個中隊的日本兵,就是硬不繳槍,讓下看鋪投降的日軍中隊長前去作“說客”,也被扣下。這時鬼子據點已對我不構成威脅,想想沒必要再去拚個你死我活了。鬼子的幾個據點雖然也有“釘子戶”,但投降日軍前後加起來有也360餘人,按何以祥的說法,是“開創了山東日軍向我軍大股投降的新記錄”。當然這是指1945年的10月下旬的受降情況。
讓何以祥興奮的是,“從我們八師來說,在鄒縣之戰繳獲了九二步兵炮兩門,迫擊炮4門,八八式小炮17門,輕重機槍40餘挺,使部隊首次大量裝備了日式武器”。八八式小炮實際上是擲彈筒,威力太小,繳了一堆也不稀奇。迫擊炮當時有八二炮和六○炮,這些八師也有。九二步兵炮老百姓叫它小鋼炮,有輪子,口徑70毫米,看上去比七五山炮要小得多,但適合在山地運動。以後,八師被稱為一色日式裝備,和兄弟部隊一比明顯是高一截了。
津浦路戰役八師開門紅,這一仗意義正如何以祥所說的:“攻占鄒縣,是津浦路阻擊戰的第一個勝仗,截斷了蔣介石軍隊的北上通道,所有集結待運的數萬敵人都被堵在滕縣一帶,擴大了我軍作戰的戰場。”
對於這一勝利,也非常欣慰,對山東作戰作了進一步的指示,電文中提到:“接陳毅、黎玉電,我山東第八師占領鄒縣,控製鐵路40餘裏,殲滅頑偽2000餘人,並準備殲滅續進之頑敵。”
鄒縣是陳毅在山東打的第一仗,八師不負重托,旗開得勝。
至10月底,新四軍各路人馬陸續抵魯。打一個大殲滅戰的時機成熟了。
11月3日8時,新四軍二師五旅、四師九旅與八師在界河伏擊滕縣北上之敵的戰鬥打響。
我有一句話就怕你聽不明白:這一仗若是大魚小蝦一網打盡,那麼,1949年三野16個軍裏就要缺個吳軍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