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風煙滾滾(五)(1 / 1)

父親說那年龍文修16歲,但我在一本史料上看,龍文修是18歲,可能是父親記憶有誤,也許窮人孩子營養狀況不良,還沒有長成,看上去稚嫩。

父親連隊傷亡三分之二還多,而三排是剛剛從卡塘升級的區小隊,哪裏見過這樣的場麵,有幾個戰士嚇得跑掉了。當時父親情緒非常不好,教導員花如景前來勸慰,花如景與父親除了戰友,還是“師傅”,兩人感情非常好,建國後還有書信來住。教導員除了說一些鼓勵之類話,也不無解嘲的說:“我們現在都成”獨裁“了,連裏幹部隻剩你一個,營裏幹部也隻剩我一個。”

這一仗打得不成功,二連也沒能打進後八丁村,還犧牲了指導員胡林,說來胡林還是團首長的兒子,其父胡大勳就是當時十八團的團長。有關史料中有如是記述:“……在後八丁與蔣軍作戰中二連指導員胡林、九連副連長張學堂英勇犧牲,三營副營長周振東,一連連長薑德元、七連連長李昌田、指導員***負傷。”指導員就是我父親,父親也掛彩,但父親在文中沒有提及,想來傷得不重。

十八團上陣後大打出手,但從全局來說還是助手。再看主力出拳。八師連續奪取孟家倉、官橋等據點後,下一目標就是滕縣了。滕縣是個大縣城,自古山東就有“一滕二鄆三曹”之說,古城牆寬大厚實,外圍還築有二裏縱深的碉堡群。第十九集團軍副司令徐良親自坐鎮,敵軍有國民黨軍暫一師和原偽保三師趙毅軒部。敵軍人數說法不一,但按第三野戰軍戰史上的記載有8000餘人。在八師攻占孟倉和官橋後,滕縣守敵北進不得,南退不成,隻能固守孤城。

據第三野戰軍戰史記述:“……津浦前線野戰指揮部決定以第八師為主,第五、第九旅和第七師配合,向滕縣發起攻擊……”也就是說,拿不拿得下滕縣,就看八師有沒有手段了。滕縣之戰可以說是津浦路徐(州)濟(南)戰役的最*。所以也有“滕縣戰役”一說。

打滕縣是八師攻打的最大一座城池,如何突破?八師首長很是費思量。何以祥回憶道:“在師指揮所裏,王師長一麵踱著步,一邊對我說:‘老何,這次戰鬥和過去不同,敵人憑借古城建築,加修了許多複雜的工事,我們部隊過去未碰到過,攻堅的難度大了。我考慮,我們有了兩門山炮,這次要好好發揮作用……’何副師長深以為然。

為了更靠前指揮,王師長決定從八師指揮所拉一根電話線到二十二團指揮所附近,也就是再設一個前沿臨時指揮所。12月13日下午,總攻準備就緒,前沿臨時指揮所裏的王師長說他要去炮兵陣地看一下。當時,劉春主任恰好也在,王麓水又順手把他的披著的一件狐皮大衣蓋在劉春身上。

讓人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信號彈即將升起之時,有噩耗傳來,頓時魯南地動,波起延安。這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