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師長之死(六)(1 / 1)

王吉文團長傷愈出院後,升任副師長,不久當了八師師長。曆史若是過於驚人相似的重演,我不得不提這兩個字——宿命(雖然我也不相信宿命)。兩年後,在奪取濟南商埠的戰鬥中,又是一聲轟響,師長陣亡,團長重傷。一個主力師,抗戰勝利後兩任師長血灑疆場,在人民解放軍戰史上絕無僅有。

來魯南軍區後,王麓水為恢複和擴大根據地做出卓越貢獻,深受軍民愛戴。由於中國革命是以土地戰爭的武裝割劇起步的,抗日戰爭時期的根據地是與其一脈相承的。一塊根據地的領導人,是該地區的核心,威望之高,民心之愛戴,是今天的人們是無法想象的。王麓水犧牲後,陳毅說:“麓水同誌以善戰愛兵愛民見稱,故陣亡之日聞者莫不流涕……”噩耗傳來,戰士們扶槍痛哭。張光中司令員悲痛萬分,哽咽得說不出話來。王麓水的靈柩安葬在蒼山文峰山,記者劉亮在文中寫道:“魯南軍區副司令員萬春圃聞訊趕來,拍著棺材大放悲聲,在場的人們無不為這位老人發自肺腑的真摯感情所感動。”

王麓水是我軍在抗戰勝利後第一個陣亡的正軍級幹部。眾多戰友和領導發來唁電。

羅榮桓和蕭華的挽聯是這樣寫的:王麓水同誌是工人階級的勇敢代表,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是革命戰士的典範。王麓水同誌功在祖國,英名永垂不朽。

董必武的挽詞是:“身是萍鄉一雇農,參加革命顯英雄。魯南解放開新局,痛惜滕郊未競功。”董必武中共一大代表,是黨的“元老”級人物,看來他與王麓水也有深厚情感。

而在第三野戰軍戰史中有這樣的記述:“中共中央領導人發來唁電,稱他‘功在人民名在史’”。我查閱這是謝覺哉的唁電,後一句是“泰山巍巍長仰止”。可見這樣的蓋棺定論是非常崇高的。

華東一級英雄張明曾說,他生平最佩服的就是兩個師長,一是王麓水,二是王吉文。所謂名將,首先是他的人格魅力,崇高的人格魅力對部屬的影響,是無論多麼精妙的戰術,多麼威猛的火力所無法取代的。不能免俗地設想,以王麓水對革命事業的忠誠,戎馬生涯的功績,軍政雙優的能力,智勇雙全的秉性,若不戰死,無疑是一顆閃亮的將星,建國後,極有可能問鼎戰區主帥。名將和勁旅輝映,合情合理,也是人們所希望的。

滕縣戰鬥發起之時,新四軍第一縱隊已正式接到命令,停止進軍東北。直到這個時候,山東野戰軍正式“掛牌”。滕縣戰鬥結束後,山野八師在此役中的“大戲”已基本唱完。津浦路之戰也進入到了一個收官階段。

中國百姓有句古話:國不可一日無君。同理,對一支軍隊來說,也就是不可一日沒有主將。

八師軍政主官的任命不能不提到陳老總的議事日呈上來了。

新官很快走馬上任,他們是誰呢?借一句說書的話,那就是還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