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日寇投降了,以後怎麼辦?”
“繼續幹革命。”
“怎麼幹法?”
“堅決幹到底!”
“底在哪兒?”
小王不吭氣了,臉紅了。羅副軍長關懷地說:“別急嘛!”又耐心詢問,“你會不會唱《國際歌》?”
“會。”小王回答。又補充道:“唱不好!”
“唱不好沒關係,你知道英特納雄耐爾是什麼意思嗎?”
“是共產主義!”機靈的小王又忙接著說:“首長,我明白了,幹到底的“底”就是共產主義。”
羅副軍長滿意地點點頭說:“對!要實現共產主義,現在就要好好練兵,掌握殺敵本領,對付蔣介石進犯山東解放區。”
小王說:“請首長放心,我們一定要練好殺敵本領,打垮一切反動派!”小王的話,逗得羅副軍長和我們都笑了。
羅炳輝將軍的這些話,王永廉也許終生不會忘記。據我所知,這個“機靈的小王”以後也沒有當上大官,但一直是在軍中。離休後和童政委一起做運河支隊的史料工作,東跑西顛,兢兢業業,在他們的心裏,這無籎是對倒下戰友的最好懷念。
一行人出了二營營部,先去八連,連長指導員已經在迎候首長了。童政委開玩笑說,連長褚福才是大老粗,但八連裏也有小知識分子。小知識分子指得是指導員權興普,其實權興普也不過小學文化,可見當年部隊也就是這個水準,大凡能識文斷字的,總讓你先幹政工,連裏的報告總結總得有人寫吧。權興普是江蘇銅山縣人,1939年入伍。建國後去了空軍,在雷達兵三一三團任過政治處主任,1958年轉業。
聽了童政委的介紹,羅將軍風趣地對褚連長說:“打仗要有勇氣,學文化要有誌氣。你能不能橫下心來苦學幾年,把文盲帽子甩到東海,戴到龍王爺頭上!”說得褚福才連長也咧嘴笑了。褚福才以後任一營副營長,在費縣柴山反擊馮治安部的戰鬥中負重傷,搶救無效,光榮犧牲,時年23歲。
八連連部是四間大北屋,屋的西頭有兩張乒乓球台。當然球台簡陋的可以,不過兩塊門板罷了,中間放上幾塊磚頭就是球網,球拍是木頭做的。羅炳輝圍著球台轉了一圈,饒有興致地說:“很有點抗大味道嘛!是誰的主意?”
褚連長說:“是指導員,他是抗大畢業的。”這個權興普還真不簡單,的確在抗大一分校(抗大山東分校)輪訓過。用現在的話來說,指導員可是軍校生了。
羅炳輝讚許地點點頭說:“好啊,把抗大校風帶到連隊裏來了。”
羅炳輝出了連部,就來到八連二排,隻見五班的槍架上還排列著幾把鬼頭刀。羅副軍長拿起一把,對著褚連長說:“連裏有幾個會使刀?”
褚連長回答:“除了新兵,都能耍兩下。”
羅炳輝問五班長李寶臣:“你行嗎?”
李寶臣靦腆地摳著下巴,怯聲說:“行!”聲音不大,但很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