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峰山鐵壁 (一)(1 / 1)

狗進籬院,一轉身,發現門給關上了。你說這狗還不急得要上牆。

峰山到手了,其實和關門打狗還是兩回事,從戰場態勢上看,也就是打開了一個缺口。但這個缺口對戴子奇來說,和關門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缺口“缺”得實在不是地方,這是多米諾骨的第一塊牌。失去峰山,預三旅首當其衝,旅長魏仁鑒麵臨滅頂之災。預三旅一倒,殃及六十旅。戴子奇盡管不是行伍出身,但峰山失守的利害得失還是看的明白,這是明擺著的,還要算計嗎?

熱鍋上的螞蟻,還有他的頂頭上司——吳奇偉。如果你熟悉二萬五千裏長征的故事,那對此公一定不陌生。1935年2月,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就是他送給一個“大禮包”,這是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最大一次勝仗了。吳奇偉,廣東人,十年內戰,八年抗戰,馬背歲月,戎馬半生,是薛嶽多年副手,兩人既是同鄉,也是同僚,情誼甚篤。薛嶽出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後,又拉上他做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這次進攻沭陽和新安鎮,就是由他指揮整編十一師和整編六十九師,宿新兵團若有閃失,吳奇偉不要說是對黨國,就是在摯友麵前也無法交待。

吳奇偉後悔不迭,在他想來,國軍此次兵分四路大舉進攻,共黨華東首府危如累卵,陳毅肯定會全力以赴保臨沂。讓吳奇偉失算的是,山野主力一縱和八師並沒有被拖住在魯南,而是出現在整編十一師和整編六十九師的結合部。來者不善不用說了,這是山野的主攻方向,峰山明顯又是宿新兵團的咽喉要衝。峰山失守後,國軍“陣腳大亂”,第三野戰軍戰史中的這句話,說得是有依據的。以後何以祥、丁秋生對宿北戰役回顧時都用到了這些“素材”。

“請你強渡六塘河,向戴先生靠攏!”這是吳奇偉對胡璉發出命令。老蔣把帥印交給了薛嶽,薛嶽又把大權遞給吳奇偉,吳奇偉又把指揮棒甩給胡璉。雖然同是整編師,但胡璉的十一師明顯要比六十九師高出一頭,讓胡璉擔任宿新兵團前敵指揮,也是順理成章,隻是這指揮棒的傳遞也真讓人眼花繚亂。

“黃先生,你要火速西援!”胡璉向六十旅旅長黃德保下達命令。又接著向預三旅旅長魏仁鑒喊道:“魏先生,你應傾盡全力奪回峰山!”

我沒當過通信兵,別跟我說什麼密電碼。但軍隊用報話機聯絡時,用明語暗語還是聽說過的。尤其是在電影中,什麼“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土豆土豆,我是地瓜!”也是耳熟能詳。到了無線電通信聯絡的時代,交戰雙方都有偵聽破譯的手段。所以,按條例一般總是要求用暗語聯絡。但有時情況緊急,心慌意亂之時,也可能顧不得了。從敵方通話來看,峰山一失,讓國民黨軍上上下下都亂了方寸。

還是預三旅旅長最守規矩,一聽上峰命令他奪回峰山,魏仁鑒馬上提出條件,“向峰山打雷!”“打雷”肯定是暗語,隻是這暗語,也太那個了,幼兒園小孩都能破譯。

說打雷,就打雷。徐州機場的飛機隻要滑出跑道就到宿北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