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峰山鐵壁 (二)(1 / 1)

12月6日上午,飛機在峰山上空“下蛋”。進行轟炸的飛機,不用猜,就知道國民黨軍隊也就這兩件“寶貝”。出動最多的是P—51野馬戰鬥機,更“精確”的說,這應是空中“格鬥機”,也就是完全為空戰設計的,甚至可說完全針對日軍“零”式戰鬥機設計的。在噴氣式戰鬥機問世之前,這是一種性能非常出眾的飛機,為戰勝“皇軍”是立下汗馬功勞的。

但此時用來轟炸用,不免是“揚短避長”了。試想,用我們的殲五殲六去攻擊地麵目標,機關炮彈百來發,掛航彈三兩顆。實在是大材小用。如果P-51野馬隻是跑龍套,那麼B-25可就是“術有專攻”了,千萬不要寫成B-52,有的戰史書籍說國民黨軍隊動用了B-52,實在是讓人貽笑大方的。

二次大戰中,美軍戰略轟炸機B-29最威名赫赫,但山姆大叔給了老蔣沒有,不得而知。那是戰略轟炸機,國民黨軍隊實際上用不著。B-25中型轟炸機,有個綽號叫空中堡壘,反正當時人們就這麼叫它,就轟炸的威力而言,“野馬”就是小兒科了。

隻是當年“炸彈之母”沒有出世;“炸彈之父”也沒出生(若有,那還不把峰山掀了)。自海灣戰爭後,空軍製勝論調門很高。但當年,就憑國民黨軍隊的空軍實力,要想決定戰爭勝負,這恐怕委員長也不敢想。據親曆者的記述,當天首先飛臨陣地上空的是4架P—51。一通掃射轟炸後,峰山燃起烈火濃煙,這讓指揮所裏的人們心情一度緊張。但據報告,由於掩體挖得深,沒有太大損失,隻有幾個負輕傷。類似這樣規模的轟炸,八師不是沒有見識過,不足為奇。

空中打雷,雷聲大雨點小。但地麵的沉雷,還真讓八師“開眼”了。10時許,峰山曉店方向有炮火襲來,而六塘河方向射來的炮彈尤為猛烈,這是整十一師的榴彈炮團在發威。八師還是第一次見識美國榴彈炮彈爆炸的威力,這樣密集的炮火何師長也是頭一回遇到。何以祥這樣回憶道:“向前看去,隻見硝煙塵土,彌漫天空,日光都為之遮蔽。”

其實,不用向前看,師指揮所四周也不時有炮彈炸響,指揮所人員正忙得不可開交,忽然在西邊外牆角落下一顆炮彈,土牆沒全倒,房梁卻震坍一角,電話機也被砸壞,人人像從土裏鑽出來似的,滿頭滿臉的灰。何以祥立刻下令指揮所轉移到野地裏,這才發現手臂上已滲著血,這是被石頭崩的,幸好這不是一顆榴炮彈,不然後果就不好說了。

在華東戰場的國民黨軍隊中,流傳一句話,“排炮不動,三縱八縱。”類似說法還有,但意思差不多。我想,這話多是在十一師和五軍中流傳吧,因為“排炮”多指榴彈炮群,榴彈炮不是所有國民黨軍隊中都能列裝的,而這兩個王牌軍編有榴彈炮團,所以隻要發炮就是“排炮”。華東我軍在對抗這兩個強手時,往往動用三、八兩縱,所以國軍也有了這樣的經驗。若是一般的部隊,那一排排榴彈炮蓋過去,山搖地動,火海一片,哪還有不亂陣腳的;但“高手”卻是鎮定自如,有條不紊,可謂對手強勁,這算是國軍對三縱和八縱的“褒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