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再克嶧城(一)(1 / 1)

馬勵武身為國軍台棗兵團總指揮,號令三軍。何謂三軍?一曰中央軍;二曰西北軍;三曰東北軍。三軍各有所居,東北軍整編五十一師在棗莊,西北軍整編三十三軍在台兒莊,中央軍整編二十六師在蘭陵潰不成軍,但總算還有個窩,那就是——嶧城。

馬勵武惶惶不可終日,恐我華野攜蘭陵大勝之餘威,一鼓作氣,蕩平嶧城,那千鈞鐵錘下來,殘兵敗將如何消受得起。馬勵武啊馬勵武,大戰在即,居然不在軍中,真是有負“聖恩”了。

雖然嶧東二十六師被打的落花流水,但陳粟還真沒想立馬痛打落水狗,鐵錘高懸,首先想砸得是西北軍馮治安。這從戰略態勢上看,這也不能說是出人意料。台兒莊是國民黨山東和蘇北間的樞紐,拿下台兒莊,不僅是掐住了蔣軍進攻的咽喉,魯南境內之敵軍,也成關門打狗之勢,無庸置疑,是一步好棋。但這一步好棋最後還是沒下成,從陳毅給中央軍委的電文來看,主要還是因為我軍大勝後“……受六十六師的鉗製各部隊均有大批俘虜,勝利品所拖贅,遲遲不動。”看得出,這等原因,讓陳老總不是很滿意的。在這幾天裏,八師幾番轉移,任務也是變化不定。

變化不定,也是要定。定下的還是分為左右兩路縱隊。右路縱隊攻打嶧縣;左縱隊打棗莊。左縱隊有山野一縱和華中一師,但華中一師,決心很大,整編五十一師陶勇全包了。

陳毅詩曰:“快速部隊今已矣,二十六師汝何為?”用白話說,第一快速縱隊現在完蛋了,那你二十六師還想能怎樣呢?眼下二十六師名存實亡,今兒這“名分“也要把你給摘了。

嶧城是二十六師的大本營,除了原先留守部隊,從蘭陵一條血路衝出來的殘兵不足千人,嶧城國民黨軍究竟還有多少人馬,何師長說七千餘,丁政委說萬餘,但第三野戰軍戰史是這樣說的:“嶧縣有整編第五十一師之一一四旅一部、整編第五十二師一個團及整編第二十六師殘部與師後方機關,加上保安團隊共約萬人……”從戰鬥結果來看,八師3個團殲敵五千多,以此推算,我看萬人也差不多有。試想總共七千,八師3個團就拿下五千,魯中4個團豈不是“出力不出活”了。這樣看來,雖然嶧城與棗莊守敵兵力上差不多,但嶧城之敵建製比較雜亂,這對攻城來說是“利好“的一麵。嶧城國民黨軍隊還有出現一個番號,即五十二師九十八團,我倒有幾分興趣,不知和遼沈戰役從營口逃出來的那個五十二師有何瓜葛,聽說這個師在國軍中也是很牛。

魯南戰役的第二階段還是以左右兩個縱隊為基礎。但左縱隊的最高指揮官都由粟大將親自來指揮,陳士榘在回憶錄這樣說:“乘勝發動了魯南戰役的第二階段,由我指揮對嶧縣發起進攻,粟裕指揮對棗莊的攻擊。”這一仗,嶧縣和棗莊同時開打,都是在9日晚上發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