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茶事與茶話
茶姥賣茶忙濟貧
《太平廣記》所引《廣陵你老傳》裏有一則茶姥的故事:晉元帝時有一個老太婆,每天早晨自己一個人提著一滿罐的茶到市集上出售,很多人都搶著買她的茶,可是她那隻茶罐好像是聚寶盆一樣,從早到晚賣不完,罐裏的茶永遠是滿著。但是她賺到的錢都分給鎮上貧苦的人。這種救窮賑貧的奇異事情,一傳十,十傳百,不但引起路人的注意,連當地官府也知道了。官府怕她招搖生亂,就把她抓起來關進監牢裏,等候審問判決。說來也奇怪,就在當夜三更時分有人看見這位老太婆的茶罐從監牢的窗口飛出去不見了。在缺乏物證的情況下,法官無法將她判刑,隻好以無罪釋放老太婆。
雷鳴茶可治宿疾
四川蒙山頂產的蒙頂茶是聞名遐邇的。相傳蒙山頂有一家茶園,茶園的主人是個製茶的高手,而且他有一種秘製的雷鳴茶,是不輕易傳授給別人的。這雷鳴茶的製法是,每年春分(三月廿日左右)前後,還未有第一次雷鳴的時候,就要隨時準備采茶;當第一聲雷鳴的瞬間所采到的茶,就是雷鳴茶。據說,采飲一兩,可醫宿疾;二兩可以保健,永無疾病;三兩便可脫胎換骨,四兩便可成為神仙。
話說蒙山頂有一個和尚,患一種怕寒症,茶園主人告訴他,雷鳴茶可以治他的病,並且傳授他有關雷鳴茶的製法。這位和尚把茶園主人的話謹記在心,於是在春分前後雇了許多人,一逢陰天,便爬在樹上等候那第一聲雷鳴,結果采集了為數不少的茶葉。煎飲之後,疾病全消,而且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古墓中吃茶報恩
南朝人劉敬叔所著《異苑》,有一則嗜茶的鬼報恩的故事。書上說:剡縣(今浙江嵊縣)有位叫陳務的人,年未三十便患病去世,留下一妻二子,都好飲茶。他們家宅中有一座古老的墳墓,陳務的妻子每天飲茶的時候,都先用茶向墳墓祭拜一番。她的兩個孩子認為家宅中有這個古墳是大不吉祥,就想把它移到別的地方去,但陳務的妻子堅決反對,孩子終於聽從他們母親的話,打消移墓的念頭。這天夜裏,陳務的妻子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一個人對她說:“我住在這座古墳裏已經三百年了,你的孩子時常想毀掉我,幸虧你阻止保護,而且每天給我享受好茶,我一定要報答你的恩惠。”第二天早晨,便在客廳裏看到有十幾萬錢,好像埋在土中很久而剛挖出來一樣。陳務的妻子便將此事告訴她的孩子,二子頓時麵露慚愧的臉色。從此以後,陳務的妻子在古墳上每天供茶是更加的真誠。
金沙泉為茶而流
顧諸山金沙泉貢水
據明陳繼儒所著《茶董補》中記載:在昔日湖州、長州兩縣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啄木嶺,嶺有泉叫金沙泉。當每年采茶的季節來臨時,兩縣的縣令都到此地會同監督造茶(是進貢的茶)。金沙泉是沙底水流,平常是無水的。兩位縣令舉行拜祭之後頃刻間泉水噴湧,最長不過一晝夜的時間,等到造完茶之後,泉水馬上幹涸。如要泉水再次出流,就要等到明年了。
以飲茶為雅事
宋朝祝穆等人所寫的《事文類聚》上說:“陶殼得黨太尉家姬,當命掬雪水烹茶。”謂曰:黨家有此風味乎?姬曰:彼粗人,但知銷金賬下,汪斟低唱,飲羊酒耳,安識此樂?黨姬,是宋朝黨進的姨太太,後為陶殼所收納。陶殼有一天叫她以雪水烹茶,並問說在黨家有沒有這種風味,黨姬答說:黨家內外盡是些粗人,喜好的隻是追求功利和飲酒,奢談飲茶談心的樂趣。後人論茶與酒的雅、俗,都喜歡引用這則掌故。
三十文錢賞茶博士
在《封演聞見記》裏說:“李季卿宣慰江南,時茶飲初盛行,陸羽來見,既坐,手自烹茶,口通茶名,區分指點,李公心鄙之。茶畢,命奴子取錢三十文酬茶博士。”這是李季卿看不起陸羽,給他送的綽號,所以後來賣茶的人被稱為“茶博士”。
宋代以品茶為興
根據記載,在宋朝時已有茶話會,其內容除了品茗敘事之外,主要是鬥茶,以比賽茶的高低優劣,而有茶評人品評勝負。凡參加品茶的人都是品茗的知名之士,往往為了鬥茶,遍訪名山佳水,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亦在所不惜。至元、明,茶話會也很流行,不過是以品茶敘事為主,可見古人的雅興曆代都一樣。
第二節 茶的掌故與軼事
以茶代酒的典故
《三國誌·吳誌韋曜傳》記載:“孫皓每的群酒,以七升為限,曜飲不過二升,或為裁減,或賜茶舛以當酒。”這是最早“以茶代酒”的故事。唐人有“寒夜客來茶當酒”的詩句,不但不失客禮,而且極富雅意。
王安石以藥配茶
在宋朝一些貴官文土之中,如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都是嗜茶行家,隻有王安石不懂茶事。據說,當王安石初到京城做官時,曾經拜訪蔡君的討茶事。蔡君謨對這位甚得皇帝器重而倡議新法的風頭人物不敢慢待,於是將自己親手調製的建安名茶端來待客。料不到的是,王安石從衣袋裏拿一包藥,倒在剛捧上來的熱茶裏,呷了一口,還讚美說:“好茶味。”行家不行家,從這一句話中表露無遺了。